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歷經迪士尼學校的創意磨練!專訪動畫短片《多幾咧?》導演

第 1 頁,共 2 頁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已逐漸成為世界知名的動畫觀摩與競賽平台,今年有來自 2,201 件作品報名短片競賽,創下影展的新紀錄。而來自台灣,在美國就讀加州藝術學院(人稱迪士尼學校)的 Cindy Yang,從 2 千個作品中脫穎而出,將與 60 組國際短片一同角逐影展最大獎。究竟他創作的動畫短片《多幾咧?》有甚麼迷人之處?映CG 特別專訪 Cindy Yang,來談談他的創作理念以及在美國讀書的心路歷程。  

Cindy Yang 楊子新

曾就讀台北藝術大學動畫系、加州藝術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以下簡稱 CalArts),並靠著作品Noon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 

 

聊聊《多幾咧》故事的靈感來源

在 CalArts 三年級的暑假,找不到任何實習機會的我決定回到台灣。除了舉辦個人的插畫展外,也安排兩個月的打工度假—目的地是被山環繞的台東縣池上鄉與被海包圍的蘭嶼。或許這就是動畫短片中「山?還是海?貓?還是狗?」最初的靈感來源吧!在這兩個月期間, 除了每天踏實的生活外,還被即將畢業的焦慮而深受其擾, 到底畢業後要回台灣創作,還是留在國外繼續累積經驗?這種焦慮一直持續到暑假結束,而當我回到美國後開始構思畢業製作的主題時,「所有選擇都是同樣有價值的」的想法,在經過不斷地腦內自我辯論後突然冒出,這也是創作《多幾咧?》最原始的初衷。無論是生活中最日常不過的選擇(像是早午餐)還是重大的人生抉擇(選擇結婚)都只是一念之間,活在當下所做出的決定。總體來說,是對生活的焦慮迫使我創作了這部短片來自我安慰,也希望觀看的觀眾也會有所收穫。  

重要的不是選擇本身,而是選擇後的種種經歷

by Cindy Yang

製作動畫的過程,依然有很多疑惑與對未來的不安,這時我終於有機會閱讀朋友先前推薦的書「被討厭的勇氣」,在閱讀途中也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想要透過這部短片傳達「勇氣」。「有勇氣面對未知」聽起來非常的八股,就是因為不知道「未知可以為你帶來什麼」才會使得「勇氣」如此可貴與值得相信。選擇了,就努力做到底,因為回頭看並不會改變任何事情,當然這都是極端浪漫的想法,現實世界總是遠比想像的來得殘酷。不過如果能隨時保有這樣的勇氣去嘗試未知,或許人生的過程就能夠少去一些痛苦吧!  


 

動畫從 1:1 的畫框轉變成比較扁長的,為何會以突破畫框的方式敘事

「改變畫面比」一直是我創作動畫很感興趣的⼀部分。在觀看電影《令人討厭松子的一生》後,不同的畫面比帶給觀眾的感覺也不同,這概念讓我倍感興趣。像《多幾咧?》中的正方形比例有點像是回憶,所以我也用手持攝影機畫面來加強這個感覺。而當故事進到現實時,畫面比轉變為電影院放映的比例,就像觀眾們正在觀看主角們的人生故事,最後當她做出了決定, 畫面完全地展開,讓故事的未來有了無限的可能。除了畫面比的變化外,角色的外型也隨之改變︔從回憶中可愛的樣貌轉變為更加寫實的身體比例,暗示著生活從主角的回憶樣貌終於轉變為現實,並不畏懼地往前走。當然這都只是理論,會這樣玩的原因也是直覺可行,觀眾如何去解釋、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多幾咧?》的美術風格有很重的手繪質感,為何選擇這樣的表現方

畫動畫長時間都是對著電腦與繪圖板,選擇手繪繪製背景才能暫時的遠離輻射。另外手繪的質感是電腦永遠取代不了的, 除了風格需要,也有部分原因是個人喜好,未來應該也會持續使用手繪媒材。風格參考了童年時喜歡的動畫為主,例如《櫻桃小丸子》、《隔壁的山田君》、《蠟筆小新》等等的簡約角色設計。風格方面,受到高畑勳作品影響,也受到許多早期民國或日本昭和時期的版畫、插畫啟發,最後決定以柔和的色彩為主。  

 

在編劇過程中,有甚麼重大改變呢

 一開始想要傳達的訊息很清楚,就是「決定無論大小其實都是一樣的」,決定了就要無畏的走下去,只不過在劇本上琢磨了好一段時間。說來也好笑,明明是一部告訴大眾任何決定都會沒事的動畫,卻在製作時遲遲無法生出最終版本,也是滿諷刺的一件事。

劇本初期草稿只是簡單的三幕劇故事, 主角被男朋友求婚、因為感到困惑而回家、最後給了答應了婚事。但看來看去總覺得這樣的故事太過普通,創作短片的形式應該可以更豐富,在左思右想過後,發現這樣的故事安排好像跟高畑勳導演的《兒時的點點滴滴》過於相似,一部學生製作短片要如何在相同的架構與長片匹敵?基於種種原因就將三幕劇的故事廢棄,開始往更加實驗的方向思考架構。從「決定無論大小其實都是一樣的」到從「無數的小決定」開始延伸到「最大的決定」,利用同排比較的方式讓觀眾覺得兩者是相同價值的,並在其中穿插主角的生活故事,使短片更引人入勝。在這樣的想法出現後, 就決定使用旁白帶著故事走,之後便以旁白為雛形開始繪製分鏡、調整細節。例如主角的經歷、轉變,一開始天馬行空地與老師討論著想要讓主角失去家人、錯過班機,甚至朋友搶了她暗戀的對象,或在婚禮當天喝個爛醉,但好像太誇張了,搶走了原本故事想傳達的含義,經過不段的嘗試、不眠不休的修改,終於敲定了最終版本。

色彩計畫

 

在製作過程中主要採用哪些軟體在 2D 動畫製作以及後期合成呢

動畫是由法國開發的 TV Paint 完成,從分解動作到清稿上色一舉包辦,後期合成主要是使用 After Effect,聲音部分使用的是聲音剪輯軟體  Pro Tools,最後將全部的檔案輸入至 Premiere 剪輯輸出。過程分解如下:

分鏡
草稿
上色
合成

背景在電腦繪製構圖,塗黑印出後,利用光桌在水彩紙上,使用水彩與色鉛筆繪製彩色背景。

 

動畫從前期規劃、製作到完成大約花了多久完成過程中最大挑戰是什麼

整部的時間安排大概是:九至十一月為劇本發想、分鏡繪製、初步動態腳本,十一月至隔年一月為色彩設定、角色設計、旁白配音錄音、錄製環境音,一月至二月為完成最終版動態腳本、背景繪製、與配樂溝通,三月至四月中為動畫繪製、上色、後製、配樂、⾳效處理,總體過程嚴格來說是七個月。

其中一項挑戰大概是配音及音效,因為短片背景設定在台灣,除了配音是在台灣錄音室完成外,所有的背景音效都是從學校出借的錄音器材回到台灣錄製的。因為錯過了當器材買保險的時間,當時還跟學校器材簽了弄壞賠全額的契約,現在想起來自己怎麼有那個膽!但如果沒有這些音效,這部就不會那麼獨特,所有冒的風險都是值得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婚禮的背景音效,是在我姊姊婚禮上錄製的,非常有紀念價值,也因此這部對我來說更增加了一份特殊的意義。

by Cindy Yang

而配樂部分則是另一個挑戰,在還沒回到美國的暑假,有位英國的樂團作曲家聯絡我,希望有機會合作。我聽了樂團的歌曲後很喜歡,覺得很適合,並沒有想這個樂團有多少電影配樂經驗,就答應他的合作邀請。因為對方在英國,時常要因應時差來回聯絡,更增加了溝通的困難度。而我對配樂也非常要求,來來回回我大概要求修改了不下數次,還畫了時間圖表解釋,最後事實證明其實視訊解說比較快,而且解釋越精確越好。哪些樂器的聲音比較適合、或許這部分可以更多的弦樂,或是前一段音樂的延伸,只是更加簡單、放慢。每次的溝通都更加邁向理想中的模樣,這種感覺其實是很令人興奮的。。 

為配樂畫的時間圖表
為配樂畫的時間圖表

用真人實拍方式製作動畫電影!《搖滾吧!中二樂團》監製分享幕後創作歷程
【小編筆記】台中國際動畫影展試片《衝出迷境》、《搖滾吧!中二樂團》影評

相關文章

本期雜誌聚焦在「從動態設計到典禮執行統籌,揭開金曲35幕後製作」,深入剖析這場國內最重要的音樂盛事的幕後故事。另外,我們也邀請了三組在不同領域中發光發熱的動態設計團隊,分享他們的專案故事。
還沒有帳號嗎? 點此立即註冊!

登入您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