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歷經迪士尼學校的創意磨練!專訪動畫短片《多幾咧?》導演 - Page 2
跟我們分享一下主要角色的設計理念?
基本上角色設計階段經歷很多版本,但雛形很早就出來了,主角是以我與我的大學好朋友為藍本。角色設定的原因主要就是要凸顯主角緩慢、猶疑不定的特色。主角的大圓臉相對於瓜子臉、非常有主見的朋友,呈現出一種憨厚的感覺,就連身上的穿著也是偏寬鬆的服飾,顏色柔和不突出。相較下來,朋友就是不畏懼展現自己,合身的衣褲、亮粉紅的鞋子加上一頭俏麗的褐色短髮,所有的元素都在讓角色更鮮明。男朋友的部份希望給人一種穩重、可靠的感覺,於是就使用了非常多稜稜角角、較少曲線的設計,衣服也是偏向柔和的顏色,跟轉變後的主角也形成了另一層對比。或許是輪到他向主角學習勇敢面對未知的時候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錄音之前我也先與三位聲音演員一同閱讀過角色設定,提出任何問題、試讀劇本,才能在正式錄音時節省時間。
跟我們分享一下配音過程的趣事?
主角是以我與我的大學好朋友為藍本,實際上也是請她配音。她的聲音溫厚緩慢非常合適,在這之前我還找了很多人試音,但都差一點點,直到有天我就想起了她,還覺得自己真笨,為何沒早點想到!另外兩位配音都是由朋友介紹,一位是台灣正式的動畫配⾳員,另一位是訓練生。兩位在配音表現也非常出色,尤其是男朋友,總是一個 Take 就搞定,非常專業。若對他的配音有興趣可以在粉專觀賞他的作品。
另一個有趣的故事是因為錄音過程中主角的聲音過小,在錄製完大家離開後才發現,所以必須要再請朋友到我家單獨重錄。因為家裡不像錄音室中有專業隔音,所以我們躲在厚重的棉被下克難地錄音,有時候還要向樓下的家人大喊肅靜、等待街上的車子離去才能開始錄製,非常感謝朋友願意與我共患難,才有這樣的好成果。
動畫放映給國外的人看時,他們有甚麼回饋?
其實加州有非常多的亞洲移民,很多⼈看完後,不斷地跟我說,片中的場景感覺好熟悉、好溫暖,好想再到亞洲一趟。而非亞洲移民的觀眾對於台灣場景確實有感到好奇,有時候會問關於早餐店與小吃的問題,不過大部分的觀者給最多回饋的通常是故事本身,以及他們覺得男朋友沒去過家裡就求婚是一件很笨的事,但或許這就是文化差異(笑)。另一個有趣的回饋是,這部片的敘事方式好像與大部分的美國卡通不太相同,這好像也是我在學時,受到最多回饋的部分。很多美式的敘事方式都是清楚明瞭,角色遇到的困境,一定會清楚讓你知道,最後再秀出角色尋找到解決的辦法與過程。但也許是受到非常多的實驗性漫畫與動畫影響,我所採用的敘事方式比較隱晦,或許作為一個觀者來說,我非常喜歡在片中找細節,藉由角色對話與與動作來理解作品,我做作品時也將自己當成觀眾一般,去做會讓自己喜歡的創作,才會發展出這樣的敘事模式。
與我們分享國外的動畫創作環境與國內有什麼不同嗎?
國外的商業動畫發展成熟,分工非常細緻,所以很多的工作都是單一且重複的,不會讓你碰觸其他部門的工作:分鏡師專職畫分鏡、剪輯師負責剪輯,場景構圖、上色、清稿等等的都是分開的工作,還有個職業叫做 storyboard revisionist(分鏡清稿師),就是專門清理分鏡師畫的分鏡,好讓接下來發派出去做動畫的過程更順暢。這項工作與 storyboard apprentice(分鏡訓練生)也是許多想當分鏡師的最初所會選擇的職位,通常分鏡訓練生與指導老師訓練三個月後,就有機會升職成為正職分鏡師。
除了商業產業外,也有非常多的小動畫公司存在,但大部分都是廣告工作室, 專門製作廣告或接客戶想做的短片維生,而這些案子中所需要的員工都是身懷六甲,從動畫、清搞到上色全部一手包辦,前些日子我待過的一家小工作室就是如此。除此之外也有非常多的獨立創作者靠著接案維生,在閒暇時間製作創作、申請影展補助,不過這部分就沒有台灣興盛。如果沒有一份正職工作,在洛杉磯以接案生活是很難維生,尤其是國際學生,公司利用學生身份降低薪水的例子也是層出不窮,但這又是另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台灣的商業動畫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一個產業鍊,有在創作、外銷的工作室寥寥可數,據我所知一部分的原創短片、長片都是以政府、影展補助、募資為主,這點就和美國大不相同,不過卻與歐洲國家就有些許相似。據九月中我參與一個韓國影展遇到幾位從歐洲來的導演所述,他們製作的短片的經費都是由申請政府補助而來,這次台中影展開幕片《衝出迷境 Away》導演也是因此完成長片。
台灣與歐洲環境雖然沒有大量的資金形成可以長期運轉的產業,但作品風格是豐富多元的,這大概就是與美國動畫產業最大的差別了。
by Cindy Yang
對於想要前往國外求學的讀者朋友,你認為需要考慮好什麼事項?
第一,想要從這次經驗中得到什麼。先確認學校的課程、師資是否符合想學習的方向,畢業後是否考慮繼續在當地就業,對未來求職的走向也比較好掌握。例如 CalArts 的角色動畫系比較專注於培養分鏡師、與商業動畫的產業連結較深,未來若是想進入美國動畫產業會相對有比較多資源。但今日局勢也是不太一定,有些公司開始優先考慮其他學校的學生,也有些公司開始因應政策不太幫助國際學生申請簽證。除了加州藝術學院之外,當然還有較注重美術、前期設計的 Art Center、非常多人知曉的南加大,以及畢業後才有所耳聞的 SCAD。若是對實驗動畫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參考 CalArts 的實驗動畫系碩士班,不過與任何實驗動畫系相同,若是未來想要在美國商業動畫產業鏈中找工作會相對困難,不過對於邁向教書一職倒是會有幫助。
第二,考慮未來的就職地點、產業生態。通常在當地的學校畢業後隨之而來的是當地的就職機會,雖說總是可以放棄工作簽證另謀二路,但學生時期建立的人脈網便不復存在,在一個全新的環境開始找工作尤其困難。除了人際網之外,也需要思考就職環境是否適合自己,例如你的志向為製作獨立動畫卻身在美國商業動畫產業,找工作當然會難上加難。總之對於要唸碩士、學士或學校抉擇,都必須先做好充分調查,才能將申請費、學費、生活費作用發揮到最大。
就創作而言,有沒有你很喜歡的作品或藝術家?
⼀直以來我都是高畑勳的忠實粉絲。他的作品總是充滿幽默又不失哲理,大眾化又不失深度,但可惜的是他的光芒總是被宮崎駿蓋過,許多人並不曉得吉卜力是由他與宮崎駿一同創作的。由此可知我非常喜歡的動畫電影不外乎《兒時的點點滴滴》、《隔壁的山田君》等等的經典,但《輝耀姬物語》大概是影響我最深的高畑勳作品。
除了動畫外,我也一直嘗試著漫畫創作(其實⼀開始是想當漫畫家的),非常喜歡的作者與作品包括松本大洋的《SUNNY》、《乒乓》,他與湯淺正明製作的《乒乓》動畫大概是最棒的動畫影集沒有之一。五十嵐大介的《故事說不停》、《海獸之子》總是可以在引人入勝的奇幻故事中挖掘人性價值的深度,奇幻與殘酷的現實總是交織一起,這種架構總是最吸引我的。這些其實都是早期影響最多的一些作者和作品,但近期去了韓國的獨立動畫影展,遇到了非常多風格獨特的工作室與導演,例如yaha_han、vcrworks、verchickq,還有此次台中動畫影展開幕片《衝出迷境 Away》的導演 Gints Zilbalodis,還有多次在北藝課堂上被老師提起的 Boris Labbé。相信還有非常多有才華的導演們在各個動畫影展值得認識、等著被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