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停格動畫短片《眾生相》幕後六大亮點!故事靈感來自神祕力量?戶外實拍挑戰極限!使用生成式 AI 輔助創作

曾拿下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的黃勻弦導演 (以下簡稱小弦),於今年推出生涯第四部停格動畫短片《眾生相》,攜手新銳動畫導演劉靜怡 Raito ,以原創歌曲作為敘事主軸,搭配極度實驗的戶外實拍停格動畫手法,透過女孩的視角觀看世界的險惡與動盪,敘述人類的千古難題。映CG 特別採訪兩位導演,暢談幕後製作的各種挑戰,令人驚喜的是本片還有透過生成式 AI 創作某一格畫面,跟上最新的產業潮流。


黃勻弦
停格動畫導演

彰化人,出生於傳統捏麵工藝世家。擅以捏麵技藝製作停格動畫,創辦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開發原創動畫,獲獎無數。以《當一個人》獲 2018 年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以《山川壯麗》獲得 LA short fest 洛杉磯國際短片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

FB

劉靜怡 Raito
停格動畫導演

來自馬來西亞,現居台灣。畢業於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動畫藝術碩士班。曾擔任過《熱帶複眼》停格動畫師,執導作品曾入圍逾百個國內外影展,包含高雄電影節南方影展金穗獎,並獲烏拉圭 FIA 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實驗動畫獎等。以《花簇在婆娑中綻放》入圍 2023 金穗獎最佳實驗片。

FB

IG


亮點一,神秘力量要求導演拍第四部短片!

曾經說過拍三部短片就要著手製作長片的小弦導演,在結束《山川壯麗》的製作期後,就開始思考長片企劃,然而當時世界局勢動盪,新冠疫情、戰爭、抗爭等大大小小的國際事件接二連三的爆發,讓她的心也跟著混亂起來。小弦說到:「看到社會上發生的事,心中不斷產生許多對世界的疑問,好像整個世界都在躁動,面向不確定的未來載浮載沉。這時間我大量閱讀,心情卻也異常煩躁。某日,我受不了這股日益漸增的煩躁感,騎車踏上北宜公路,帶著疑問的我在這兩小時內,聽到了一首歌。」這首歌就是貫穿《眾生相》的那首歌曲。小弦繼續分享:「歌詞與旋律不停灌進我腦中。我當時很常把摩托車停在休息點,拿起紙筆,寫下歌詞,哼出旋律,再上路。當時我下定決心,在內心向著樹與山呼喊:『如果下山之後,這首歌我還記得,我就幫你做(動畫短片),如果沒有的話,這件事就算了。』神奇的是我當初做《山川壯麗》時,也是在洗衣服時聽到歌曲。」小弦也思考很久要不要做《眾生相》,因為同個時間她可以把重心放在長片的前置期,畢竟《眾生相》是一部沒有任何延續性的短片。「可是我已經答應了,只能透過作品回應祂」這就是《眾生相》起源。 

熱愛提拔新人的小弦,也邀請新銳停格動畫導演劉靜怡 Raito 擔任短片的導演。小弦也向我們解釋選擇 Raito 的原因,她表示:「這次的製作相當特別,因為我們想在戶外場景中拍攝停格動畫。這讓我想到 Raito 以前的創作,她一直專注於植物、藝術和動畫的融合。再加上,這次的作品偏向實驗動畫。所以我需要一個擅長非傳統敘事的創作者,將文字轉化成畫面與感受。」Raito 主要的工作就是把情節轉化為實際的畫面。比方說,劇本中想呈現人類集體慾望的總和,於是她會思考如何將慾望具象化,並設計角色的外觀與動作,為它建立一個生動的形象。

從文字情節到道具、模型偶的建立再到拍攝,Raito 、小弦與團隊們一起實驗,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虛幻的概念轉化成畫面中的視覺效果。每個畫面基本上都是從小弦的分鏡出發,再經由討論,團隊測試該畫面能不能執行出來,如果無法實現,可能需要重新修改劇本或分鏡。因此團隊同一個佈景會嘗試不同的方法拍攝,有可能進攝影棚、跑去花園,甚至搬到頂樓拍攝,並觀察哪一個方法會獲得最理想的效果。 


亮點二,兩種不同語言版本! 

《眾生相》是從小弦腦海一首歌而迸發,因此團隊運用她唱的 DEMO (純人聲) 去規劃整部短片,隨後找了音樂公司製作完整版歌曲,小弦解釋:「我們開始思考如何透過音樂引導觀眾進入影片,使觀眾在潛意識中獲得更深層的情感共鳴。因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嘗試找出哪種音頻和旋律可引導觀眾進入冥想或放鬆的狀態。最終,音樂團隊創造了一種自由演奏的歌聲與旋律,其中不同頻率的聲音同時在觀眾的大腦中作用。」歌曲最後邀請到知名聲樂家黃珮舒獻上人聲,並由石恩明創作,阿美族語的男聲則是由許恩賜牧師獻聲,以非 MV 的概念將影像與聲音融合, 確保音畫合一。 

黃勻弦導演與聲樂家黃珮舒
許恩賜牧師

Raito 也提到剛開始想了很多畫面,卻遇到上執行面上的困難。「《眾生相》開頭呈現很多不同場景、不同事件,要如何將這些獨立的畫面串連在一起表達導演的想法是很重要的關鍵。當時我們在思考如何流暢的轉場,並搭配音樂呈現穩定的敘事節奏與豐沛的情感。一開始,我們為一場戲想了兩顆以上的鏡頭,希望豐富每個場景的故事,然而搭上音樂後卻發現畫面速度太快,觀眾會跟不上畫面而無法接收到這些畫面帶來的情緒,因此只能刪減畫面,配合著音樂。」另外,畫面前後順序的搭配也是本片創作上的重點,不同的順序安排會有著不同的效果,因此團隊嘗試了不同的排列方式,最終呈現出最理想的畫面安排。這些思考都是邊拍攝邊去測試的,有時會還會因為實際拍攝的結果與最初的想像有所不同而刪減或調整順序。最終改了多個版本,耗盡團隊的力氣。

也因為執行上的挑戰,讓原本多語版本的創作夢碎,小弦笑著表示:「最初想創作世界五大語言的版本 (法語、英語),,以符合《眾生相》所談的世界面貌,但每個語言的聲律都不同,光是做阿美族語版本就讓團隊吃盡苦頭。最後團隊創作出華語版跟阿美族語版,華語版會在國內放映,阿美族語版則會投國際競賽。因為在進行盲測時,外國人對阿美族語版特別有感。」 


亮點三,偶的數量史上最多? 

《眾生相》歷時 3 年,拍攝 8000 多顆鏡頭 (包含失敗的實驗鏡頭絕對有上萬張),製作 21 個扇型場景,最大的場景半徑約莫 3 公尺,寬度 3.5 公尺。打造 146 隻各種生物的偶,人形角色(包含主角) 共有 101 隻,絕對是台灣停格動畫史最龐大的製作之一。 


角色設計方面,後半段出現的大黑怪獸可說是亮點之一,光這個角色就有四種不同大小的偶,最大的偶約莫 1~2 公尺。小弦向我說明,大黑怪獸代表著人類集體慾望的總和,於是它會從影子變成實體,還會逐漸變大,甚至比地球還大,當它超出負荷時,又因人類的情感而逐漸變小。儘管它的外觀令人害怕,卻是很多觀眾的投射對象,它既可怕又可憐又可愛,是個獨特的動畫角色。Raito 補充說道:「這個角色在設計思考上很花心思,像是透過影子來呈現虛幻的慾望、透過搶奪氣球呈現人性在慾望與良善之間的掙扎。後來我們選擇透過光影的形狀去塑造角色、模擬吃掉物品的動作以配合角色搶奪氣球的畫面。最後才是實體偶。」為了將虛幻的概念塑造為實體形象,團隊思考了很多不同的材質,。大部分的偶都是用紙團包住,只有最後的小偶加了一點皮毛,象徵大黑怪獸從慾望的集合體變回有人性的狀態,讓這個角色更有溫度。 

場景設計方面,大黑怪獸攀附的垃圾星球,其視覺效果非常令人驚艷。小弦提到,《眾生相》的部分場景是與板橋玩具圖書館合作所創作出來的。這個圖書館專門收集台灣被丟棄的玩具,並積極與藝術家合作,鼓勵大家使用這些廢棄的玩具進行創作。 因此,團隊從他們那裡獲得了一大批玩具,其中包括動畫城市場景的小車輛。此外,還拿了許多古怪的零件,其中包括一些損壞的電子零件和廢棄的零件,用來製作垃圾星球。不過,後來拍攝垃圾星球時,效果不如想像,如果要達到團隊想要的細節水平,可能需要製作更大的垃圾星球,攝影棚可能也塞不下。 最後團隊不得不在後製階段進行一些處理,以達成想要的效果。 


亮點四,戶外實拍挑戰停格動畫極限 

前面提到,《眾生相》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戶外搭景實拍,團隊將佈景與拍攝器材搬到頂樓,試圖在早晨或傍晚中捕捉天空的光線,將這些美麗的光影放進作品中。然而,大部分的拍攝都是失敗收場,卻是團隊在創作中非常重要的養分。Raito 說到:「我們嘗試在凌晨、傍晚和早上,拍攝各種不同效果。也有試過在晚上拍攝,然而快門需要長時間曝光,會拍出非常模糊的畫面,適合用在鬼片上,不適合《眾生相》的故事。」 


為何堅持戶外實拍,小弦導演認為太陽光的美無可取代。「有嘗試影像拍攝的人一定清楚,太陽光和在攝影棚裡的光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們曾經詢問過為什麼太陽光似乎無法被人工模擬出來,主要是因為距離以及太陽光的特性,太陽光的光線一直在變化,就跟拍攝火焰時的情況一樣。在製作《巴特》時,有一幕要拍攝火焰,團隊曾考慮使用 LED 燈模擬活光,但後來發現火焰的閃爍是無法被人工複製到如此精細的程度。」小弦補充。 

製作過程中,我們大量仿真植物跟自然的各種東西,發現自然生態之美是獨一無二的,人類永遠沒有辦法模擬或仿造出那種效果!

by 動畫導演 黃勻弦

亮點五,運用不同媒材,表現停格動畫特有的美學 

停格動畫經常在畫面上令觀眾驚喜,很大一部份歸功於動畫團隊善用各種不同媒材,挑戰動畫創作的極限。在《眾生相》中,最難的動態則是水跟氣球。

《眾生相》中,團隊使用蘆薈膠作為水的材質。Raito 分享:「蘆薈膠的特點是它在物理性質上介於液體和固體之間,能創建獨特的停格動畫效果。之前曾經使用過蘆薈膠製作一條大河流,效果非常好。然而,我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蘆薈膠對溫度非常敏感。如果用手觸摸它或使其受熱,它會迅速從半固體變成液體狀態,會破壞我們預想的畫面效果,因此,動畫師們都非常小心操作,必須使用調整蘆薈膠的動態,絕對不能用手。」另外,小弦經常會使用樹脂做道具,這種蘆薈膠與樹脂間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導致顏色變白。 

儘管這些媒材會帶來製作上的挑戰,但也是因為材質的特性,才能打造獨特的停格動畫視覺。

by 動畫導演 黃勻弦

氣球則是用樹脂製作而成,然而樹脂無法呈現氣球漂浮效果,團隊使用鋁絲來支撐氣球。對動畫師來說,如何操作氣球的動態也是有趣的實驗。要考慮到氣球在真實世界中的運動方式,包含延遲反應的特性,就算進行一像動作,氣球需要一些時間才會做出相對應的動作。因此,團隊設計了一個時間差,以確保氣球漂浮的動作看起來自然。此外,還需要考慮到預備動作和作用力以及反作用力等不同的動態元素。總而言之,處理氣球動態是一項有趣的挑戰,很適合作為停格動畫師練習或培訓課程。「後半段有一幕許多氣球上升的畫面,就算三位動畫師上場也無法做到,於是我們只能一個個拍,最後將所有氣球合成在同個畫面上。」小弦補充。 


亮點六,使用生成式 AI?製作上的有趣故事  

除了上述提到的段落,還有一場戲的拍攝也令團隊印象深刻,也就是海景。為了拍出海底有很多細微的波浪,團隊使用了一個投影機投影波浪的光,並將其視為光源,以產生水波紋效果。並針對每個海底生物與素材都進行了單獨的停格拍攝。這個過程相當費時,畫面也沒有生命力。後來經過討論,決定採取不同的方法,透過底盤旋轉,加上動態運鏡,讓畫面更豐富多變。小弦感嘆,為了不到 3 秒畫面,花很多心思,這就是停格動畫的魅力以及痛苦之處。

隨著動畫製作來到了末期,剛好遇上生成式 AI 正蓬勃發展之時,團隊也藉機嘗試生成相關畫面,用在短片上,效果也令團隊感到滿意。除了使用 AI,令小弦感到訝異的則是團隊有人跟她說,在她執導的短片中,需要被關懷的角色通常都出現在右邊,而相對強大的角色則出現在左邊。她表示,自己完全沒意識到自己這樣安排,不確定是否與心臟的位置有關,或許是直覺,也期待觀眾在看完《眾生相》後,告訴導演她自己也沒發現過的秘密。

延伸閱讀:2023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公布主視覺及短片競賽入圍名單,《熱帶複眼》、《鷺鷥河》、《魍神之夜》、影展常勝軍黃勻弦新作《眾生相》將角逐最大獎 


圖片由 黃勻弦 提供,文章由映 CG 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  

不容錯過的 2023 TTXC 台灣文化科技大會,「未來訊號站」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珊瑚礁群,帶您一探...
2023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8 部動畫推薦:藏族、香港、台灣本土動畫各放異彩,潛入女性創作者的內心世...

相關文章

還沒有帳號嗎? 點此立即註冊!

登入您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