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Lillian》一段小女孩與蜥蜴的音樂繪本大冒險
《Lillian》 是一個以有聲繪本以及概念專輯的元素為基礎的一項創作企劃。透過開放式的敘事方法去講述一個可以因為讀者觀點而改變的故事。 透過小女孩 Lillian 與蜥蜴的冒險,與七段不同的樂曲搭配進入一個奇幻詭譎的世界。《Lillian》日前開始了 Kickstarter 預購眾籌計畫。期望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累積製作能量。而來自台灣的音樂製作人-Terry Peng,與插畫家-Hina Fujimoto 也一同與我們分享《Lillian》音樂繪本的幕後故事。
團隊介紹
團隊中由來自不同國家共 8 位成員組成,分別來自台灣、日本、蘇格蘭、馬來西亞和美國。都是 Terry 在求學期間所認識的朋友與同學。
專案負責人: Terry Peng (左 4)
插畫家: Hina Fujimoto(左 8)
作曲家: Josh Anderson、Luci Holland、Stuart Hosking、Shuzhen C、Yu-Po Chen、Jacob Pernell (從左至右)
最初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想要製作《Lillian》音樂繪本呢? 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Terry:當初只是單純的希望能夠與同期的一些藝術家,作曲家朋友們一起以能夠完全展現個人特色的前提下創作。因為一般合作,都會在討論過後朝著統一的風格去製作,讓我不禁好奇如果讓所有人都從同樣的創作起點出發,在不用遷就彼此風格的前提下來說一個故事會是什麼樣子,也因此《 Lillian》最初的「創作接龍」架構跟想法誕生了。也因為我一直都對藝術創作中不同的「敘事法」很感興趣,比如開放式的結局會因為觀眾看法不同而得到不一樣的故事。所以當 Lillian 以「創作接龍」的型態開始成形之後,我們也希望故事會因為觀眾共鳴不同而有所變化。
Lillian 是一本類似於概念專輯的音樂繪本,在作曲家兼製作人 Terry Peng 的帶領下,這個專案於 2014 年初首次被概念化。Terry 也說到:「在創造 Lillian 這個角色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就是 Hina 的畫風,所以馬上就邀請她加入了團隊。至於作曲家的部份,主要是希望參與的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風格。所以當初在確定大家都有意願參與之後,這個團隊很快就定下來了。」
這是一個什麼樣故事的繪本呢? 而小女孩 Lillian 和蜥蜴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Terry:Lillian 的核心是在呈現一個「過程」,而 Lillian 這個名字同時有著純潔跟純真的含義,也象徵著 Lillian 從無到有的旅程,受到這個奇異世界的洗禮。另一個蜥蜴角色,就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白兔一樣,是一個引路人,但比起白兔,牠更有類似觀察者的身份,安靜地在一旁守望著 Lillian ,陪伴著她一起探索這個詭譎的世界。
在 Terry Peng 的帶領下,專案於 2014 年初首次被概念化。Terry 也說到:「在創造 Lillian 這個角色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就是日本插畫師 Hina Fujimoto 的畫風,所以馬上就邀請她加入了團隊。至於作曲家的部份,主要是希望參與的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風格。所以當初在確定大家都有意願參與之後,這個團隊很快就定下來了。」
你最喜歡哪個篇章? 還有為什麼?
Hina Fujimoto: 我最喜歡 Lillian 與蜥蜴在船上要航駛過肌肉河的時候,那整個視覺與音樂的搭配,剛肌肉也象徵著 Lillian 在這趟旅途過程中所逐漸形成的力量。
這是你第一次為有聲圖畫書製作插畫嗎? 與製作自己的動畫短片又有甚麼不同?
Hina: 這是我第一次為有聲繪本作畫,是一個相當特別的作畫體驗,尤其是對我這種沒有任何音樂概念的人,更是難以找到依據去繪製插畫。當我知道作曲師們將根據我的插畫去進行作曲時,當下其實有點緊張。剛開始的製作過程對我來說是最為困難的,那便是要我去視覺化任何與主題相關的東西,以及想像與每個章節有關聯的故事。然而,一旦有了故事核心概念的之後,把各個篇章串成一個旅程就不是這麼困難了。
你和插畫師 Hina Fujimoto 曾合作幾部個人短片,這次邀請她在合作上有什麼不同?
Terry: 最為不同、有趣的地方應該還是「創作接龍」這個構成。雖然 Lillian 最初的構想是出自於我,但經過 Hina 之手,整個世界觀多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樣貌。整個故事也因為這樣一來一往的變化,添增了更多可能性。還有就是靜態影像這一點,給予了更多「鏡頭外」的元素,留給了作曲家們更多遐想的空間,以及更深入的用音樂來反應 Hina 在每個章節中所投入的細節。
是如何透過插畫細節幫助觀看者得知一些在各個章節的進展?
Hina: 我個人的風格就是在插畫中展現錯綜複雜的設計和材質,那種會需要花時間去欣賞的作品。在我的藝術創作裡,我偏向用許多不同的材質去展現一些深度與密度。不同於涵蓋聲音與時間的音樂或電影,我們插畫家只有有限的空間去詮釋作品表達的概念,因此我相信在插畫中添加許多的資訊,是另一種吸引觀眾注意的方式。
你們如何進行溝通,來拉近雙方對《Lillian》的認知,以達成最後的成果?
Terry: 由於 《Lillian》 的創作構成,我試著留給 Hina 最大限度的空間去自由發揮。所以除了關鍵字、 大致想要營造的氛圍,以及前面提到 Lillian 名字背後的含義之外,我並沒有給予過多的干涉,讓她知道可以放心的用自己的視角,盡情去呈現這個角色跟世界觀。我還記得剛收到全部七個章節的時候,整個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不過這就是我期望的成果。在這之前,原本是希望能找七個繪師用創作接龍的方式去繪製 Lillian 的插畫,不過因為時間對不上,所以最後視覺的部分變成 Hina 一個人負責。但也因為如此,「視覺」成為把所有元素牢牢綁在一起的根。
Hina: Terry 要求我注意的元素是「晦澀的情節」,那便是呈現主角在經歷這段旅程後,在最終體悟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Lililan》音樂中七個章節是隨機分配給不同的作曲師依據關鍵字和插畫的靈感來創作,做這樣設計的原因是什麼呢?
Terry: 為了能夠使音樂在章節之間順暢的銜接,作曲家們除了依據關鍵字和插畫為主要靈感來源之外,還要參考前一個章節的音樂,來決定如何銜接前一首曲子遺留下來的餘韻。而隨機分配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希望獲得作曲家最原始的反應,以及實現剛開始提到的「一個起點出發」的想法。藉由隨機分配來排除掉作曲家可能對某章節做預設立場的情況。
給作曲師參考的關鍵字大概是什麼樣子的?作曲師平均花多久時間完成?
Terry: 所有成員拿到的關鍵字有 Lillian 名字的含義,以及前面提到「過程」的概念,但其實較多的關鍵字只有給 Hina 作為參考,讓她有一個大致的方向去詮釋 Lillian 的世界。給作曲家的部分多數是提示可以多加利用的重點,例如「空間」、「情緒」還有「環境」。每個作曲家平均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各自的章節。
在音樂創作上來說,是否也有像動畫製作時需要從概念圖、腳本和分鏡這樣子的流程嗎?
Terry:其實非常的類似。從音樂的角度來說,也是從視覺到聲音的製作程序,作曲的靈感主要是來自於視覺上所得到的訊息,例如角色形象,到她所身處的情境,都和動畫配樂時所經歷的程序很相似,雖然在步驟上相對少了例如分鏡圖的程序,但也因為 《Lillian 》的創作模式,使得在前期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
在創作過程中遭遇到最大的困難與挑戰是什麼? 又如何去解決呢?
Terry:大概是把所有成員約到一起開會吧(笑)。因為大家都來自世界不同的角落,所以很多時候只能依照時區來分批討論,然後再由我把討論出來的重點記錄下來,因為創作接龍的模式,作曲必須一個接著一個寫,所以每個章節的製作時間都得嚴格把關,才能確保不會耽誤接下來的作曲家們。
對於那些從未體驗過這種講故事形式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從《Lillian》中獲得什麼?
Terry:《Lillian》混合了音樂繪本以及概念專輯的特色,每個章節獨特的風格乍看之下,似乎是獨立的個體,但卻又是 Lillian 旅程的一部份。我們希望在沒有文字的限制下,營造出一個能讓觀眾放縱自己的想像力,伴隨著 Lillian 一起探索的世界。
我們希望觀眾能在閱讀跟聆聽 Lillian 的過程中找到共鳴,更從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
能否與我們聊聊 Creative Scotland 在《Lillian》中扮演什麼角色?
Terry:Creative Scotland 是一個在專門推廣蘇格蘭地區文藝產業的機構。這次很榮幸的能夠獲得他們的認可,被選入了他們針對獨立創作者的培訓。主要分享一些成功的眾籌企劃,加以協助我們一步一步將作品跟想法實體化。
在推出音樂繪本之後,接下來還有什麼想嘗試的專案或計畫呢?
Terry:我們希望能延續《Lillian》說故事的方式,在未來製作更多類似的音樂繪本。也希望能夠邀請到更多的視覺藝術家以及作曲家來參與未來的企劃。除此之外,之前也有讓 Lillian 現場演出的想法,雖然經過多次討論後決定專注於釋出繪本優先,但未來還是有機會用這種方式跟各位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