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東京市景與列車窗外景色竟全是 CG ?!一窺電影《子彈列車》特效團隊 DNEG 如何運用「虛擬製作」技術,打造逼真場景!
《子彈列車》改編自日本暢銷推理小說《瓢蟲》,由《死侍 2》、《玩命關頭:特別行動》大衛雷奇執導,並由《從前,有個好萊塢》布萊德彼特、《厲陰宅》喬伊金、《復仇者聯盟 2:奧創紀元》「快銀」亞倫泰勒強森、《永恆族》布萊恩泰瑞亨利、《真人快打》真田廣之、《鋒迴路轉》麥可夏儂等人主演。劇情描述殺手「瓢蟲」在日本高速列車上,遇見許多來自不同背景的殺手,背後彼此有著衝突目的卻又互相連結的出現在同一輛列車,究竟這輛殺手滿座的列車會擦出什麼火花?特效公司 DNEG 一共製作 880 顆特效鏡頭,運用虛擬製作技術,打造本片諸多精彩場景。本次映CG 特別專訪 DNEG 視覺特效總監 Stephen James,與我們聊聊團隊是如何打造驚人的視覺效果。
團隊總共製作幾顆特效鏡頭?團隊結構大致為何?製作期多長?
Stephen James:DNEG 總共為《子彈列車》製作約 1017 顆鏡頭,其中 880 顆為特效鏡頭。團隊可分為前期 LED 現場佈景製作與後期特效製作,本片主要由溫哥華和孟買工作室製作,整體後期製作過程耗時約 1 年。
分享與導演及整體視覺特效總監合作情形?
Stephen James:這些年,我很慶幸能與視覺特效總監 Mike Brazelton 合作許多作品,我們也在《死侍 2》與《玩命關頭:特別行動》中與導演大衛雷奇合作愉快。能與共戰多次的人們再次合作的好處就是雙方擁有共同經驗,反而更能解決創意或技術性的問題。在一開始加入劇組時,藝術總監已經創造許多美麗的概念藝術,捕捉到電影大膽色彩、燈光與輪廓等風格,而其中許多靈感也是出自於日本景色,所以我們將此概念保留至電影各個場景與車站,以便創建獨具風格的場景。另外,導演還向我們分享他以前的特技工作,以及電影要呈現的暴力血腥程度。
分享電影哪些部分有使用到「虛擬製作」技術?製作上有遇到什麼挑戰嗎?
Stephen James:「虛擬製作」這部分是由 DNEG 視覺特效總監 Daniel Paulsson 負責,電影中有許多顆鏡頭都使用了此技術,像是電影前半段車窗外的景色等。首先我們運用陣列攝影技術拍攝日本景色。但很不幸的是我們無法在列車上裝置腳架,所以我們改在廂型車車頂上安裝固定腳架,並沿著長長的高速公路拍攝。另外,我們也花了許多時間穩定實拍素材,因為我們得重新調整這些片段,比最初拍攝的速度快 5 至 6 倍,以配合新幹線列車的行間速度,但同時又得感受到旅程非常順暢、平穩。而這些實拍片段也提供燈光、色彩等後製細節,讓我們可以作為參考。
另外,我們還替明亮多彩的城市街道與建築物創建預先渲染。由於火車行進速度很快,我們不得不創造廣闊的環境,環境藝術家運用各種日本獨有建築物建造了城市街道、招牌、河流、橋樑、公園。而火車軌道周圍的柵欄、架空的鐵軌和電纜結構則是營造出時速高達 300 公里的重複感和速度感。
為了顯示內容,我們需要一種可從陣列攝影到渲染等內容的完整解決方案,由於陣列攝影會產生透視效果,所以相機即時追蹤與即時渲染不是正確的解答。我們最終以類似陣列攝影手法渲染,為我們提供了高畫質的內容,接著我們再將其分解為幾個不同部分去後製。儘管如此,現場拍攝的內容仍具有即時性與互動性,如果現場想要做一些特定的內容,總體視覺特效總監 Mike Brazelton 是可以透過手動添加隧道、火車和其他軌道元素等預先渲染。
分享一下火車設計?火車內部的背景如何製作?最大的挑戰為何?
Stephen James:火車的設計融合了現有的新幹線模型和藝術總監創造的一些獨特元素,現場實際也有一輛火車,作為特技演員與替身表演時的場景,但由於列車必須對應到 CG 環境中的一切,所以它一直被更換掉。另外,列車本身也保持地十分乾淨,幾乎沒有過多振動和其他次要運動,像是車輪旋轉、車廂晃動等,這對後製來說是一大挑戰。我們必須專注處理非常精細的細節,例如:表面刮痕、面板接縫、螺絲、面板彎曲等,以增加一定程度的真實感。另外,我們也替列車破壞工作建立了車內框架,我們甚至在周圍做了一些彎曲效果,就像現實生活一樣。這一切都非常微妙,但是當我們俯瞰火車長度或近距離觀察時,它會真實地破壞任何完美的反射。
能否說明如何創造東京環境,這部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Stephen James:片中東京市景和東京車站等場景,從美術總監的概念開始設計,以東京秋葉原區為基礎創建了一組建築,將東京改造成具有密集招牌、帶有強烈色彩與霓虹燈的地方。片中有些鏡頭是由東京上空的直升機拍攝,接著再為環境添加更多色彩和風格。基本上,從月台到城市本身幾乎都是全 CG 製作。
分享一下最後火車撞毀的那顆鏡頭,製作上最大挑戰為何?
Stephen James:由於電影第三幕預計會有相當大規模的破壞,因此我們打造了一列火車,在列車下方,我們設置了附有泡棉牆板、橡膠密封件、電纜束、電箱等鋁製框架。火車可分為四種不同車廂類型,包括經濟艙、頭等艙、休息室與列車長室,每一個車廂都有自己獨特的內部設計與可以使用的道具,例如:休息室車廂裡裝滿了水瓶、餐具和零食。
效果團隊由 Nick Papworth 領導,火車的破壞戲十分緊湊,加上又是慢動作呈現,所以製作起來會很複雜,像是金屬會變形進而產生火花與撕碎;木椅則會彎曲和碎裂;枕頭和座椅會撕裂等等。除此之外,劇組還精心設計主角道具以製造喜劇的切入點,例如:武士刀飛過鏡頭或咖啡壺,打到布萊德彼特的臉。當列車解體後,我們對列車地板進行晃動、火花、灰塵、碎片等進行模擬,因此第三幕總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強度和危險。
能否分享幾顆為本片製作的隱藏特效?
Stephen James:《子彈列車》主要在一輛小火車上拍攝,所以特效團隊為內部車廂做了許多場景延伸,並調整車廂內部座位等。另外,團隊也製作 CG 蛇,畢竟現實中蛇的動作可能不如劇組預期,所以特效團隊必須進到後製來調整。
圖片由 DNEG ,文章由映 CG 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
Image Courtesy of DNEG © 2022 Sony Pictures Digital Production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