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TGIF 台北設計電波活動全紀錄(上):跨域設計趨勢分享

全台最大的 MG 盛會 TGIF 台北設計電波於12/14、15 在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正式登場。活動重金禮聘國際知名的 AE 大神 Andrew Kramer、以及 Nike、Google 官方廣告的動態設計團隊 Oddfellows 分享國外創作經驗與設計趨勢,也邀來國內跨域設計師何庭安Adobe 原廠委任講師曹聖庚、圖文不符創辦人兼時事 YouTuber 張志祺和網路圖文創作者蓋彼 Gabi,針對各自專業領域發表經驗與看法,吸引近千位業界學界人士到場聆聽,一同學習知識,碰撞思考的火花。兩天晚上也舉辦設計師交流之夜,促進產業的交流,並一起沉浸在 Beats on Eyes 的派對表演上。  

TGIF 台北設計電波兩天集結近千名產學人士
設計師交流之夜,沉浸專屬創作者的派對表演上。 (TGIF提供)

 

不為自己貼上任何標籤的跨域設計

第一天的開場,由設計師何庭安帶來兩個跨域案例分享-「叁式」品牌識別設計與第30屆金曲獎典禮視覺。「叁式」是專注於新媒體藝術與互動設計的公司,庭安回憶到,當時對方只是要求將名片設計優化,但他卻提出更多改變的可能,包含將作為品牌識別 LOGO 給重新設計的想法。他分享:「原先的 LOGO 除了圖像跟企業理念無關的問題外,還有辨識困難,讓觀眾無法記得,甚至是難以被搜尋的窘況。」於是他將取出公司名最獨特的「叁」字,並讓該中文字體變成圖像,讓它看起來更富有設計感。然而大多數平面設計專案,設計完圖像 LOGO 後就到此結束,但何庭安認為它不只是這樣而已。他認為:「品牌識別不單指設計 LOGO 而已,這個 LOGO 它會被放在印刷品、網頁或是影片上,所以我認為將品牌 LOGO 設計成動態識別或有互動性的識別,才能讓品牌識別設計真正發揮它的影響力。」

於是庭安開始一系列的中文字體動態設計化,畢竟過往動畫圈或動態設計圈比較少研究字體,大多是創造圖形的 motion。他在演講上以「傘」字為例:「我將每個字體做分類,並去思考它適合做甚麼動態?它們可以創造甚麼效果?又該如何回過頭影響 LOGO 或平面設計這塊?」他的想法讓它為「叁式」創造與眾不同的品牌識別,更進一步影響學界,設計師開始思考不同載體的設計是否能夠互相影響,不再只是區分平面、動態、UIUX 設計,而是整合在一起。「如果只關注單一載體,很容易被限制進一步影響設計想法,但如果嘗試跨領域,就能激發出不同火花。」談到跨域,庭安則分享第 30 屆金曲獎典禮視覺的設計過程。他不僅要與其他設計公司合作,讓每段設計看起來有一致性,同時他也想跟著團隊理念,一起製作台灣設計圈未曾嘗試的設計。在經過研究與討論環節後,他為鄧紫棋演唱串燒環節,打造「漫射空中的動態設計」,讓在電視面前或是現場觀賞的人,都能體驗該設計不同風貌,畢竟設計還是要回到受眾與品牌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讓表演不限於任何載體,並有其獨特性,這是何庭安當時的想法。 

設計本身是一項服務,如果侷限於單個載體,會限制它的發展,不管是動態設計或是平面設計,我們都是在講一個故事。設計師是把文化與故事轉成視覺語言的創作者。

by 跨域設計師 何庭安
何庭安分享跨域時的設計思考 (TGIF提供)

 

跨域而生的「問題導向思維」

同樣談到跨域的案例,第二天開場的張志祺也分享他如何從都市規劃系學生轉變為設計師,再轉變為公司老闆與時事 YouTuber 的過程。他回憶大學時期,因只會用 PPT 做向量繪圖,被老師嘲諷,不服氣的他上網學習 Photoshop,開始對設計產生了興趣。接著,在他輟學、當兵之際,卻碰上他人生的轉淚點。當年為了幫高中生辦國軍營隊,他被任命為美宣,雖然當時的設計在設計圈來看不算頂尖,卻在國軍中引發話題,至此開啟了他的設計師之路。

一段時間的工作後,他遇到所有設計師都會面臨的職涯挑戰:創作時常卡關、遇到不好的客戶,總是不滿意自己的能力等。直到某天,他加入里長的競選團隊,為政策做圖像懶人包,獲得了肯定進而轉為資訊設計師。在處理一些資訊設計專案,與共同創辦人創立公司後,他發覺影音的重要性逐漸增加,因而將圖像懶人包變成影音,得了很多國際設計獎,受到了設計圈的矚目。再來,因為專案所需,公司開始做了網站資訊設計,甚至是互動性的遊戲,讓資訊以更好玩的方式去呈現。提到好玩的設計,就不得不提他們以社群的思維執行的專案,像是奔跑到台北捷運擬人化。將圖表數字(資訊)轉化成故事,讓觀眾看到故事的內容,再透過各式各樣的互動,強化故事或角色性格,加強跟觀眾的連結。這樣社群結合設計的應用,也帶動台灣設計或行銷界不一樣的思考模式,催生更多有趣的行銷設計案,讓設計不單只是創作美麗的視覺,而是與人互動。

接下來志祺也進到教育領域,除了推出體制內的美感教育教科書專案,還變成線上線下講師,以不同方式把經驗共享給大家,而整個設計、社群產業也變得更有活力,更蓬勃發展。志祺分享:「我一直以為設計不能改變世界,但是透過許多專案,我們解決現行的產業狀況,並看到許多實際影響人們的案例,像是一個自閉症孩童,以往可能要許多陪伴與治癒,但透過美感教育教科書專案,居然讓他開始與外界連結。」最後他在講座中提出「問題導向思維」思考模式,也就是當面對問題時,能怎樣去提出解決方案。他的人生看似不斷走歪了路,但其實都是「從解決問題開始擴張」,每次跨域嘗試都是在思索「問題與需求」並提出「目標與策略」,讓每個問題都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志祺認為:「想成為一個設計師,就要有策略地解決問題,如果只停留在視覺上的美感,很容易被許多人取代,重點是讓你的創意加值,並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內容是一個工具,你必須用內容詮釋你的價值觀、並依靠社群去共享,而影響力的關鍵就在於價值觀。最後也不要忘記放下技術,走入人群,找到你在乎的事,合作才讓你走得又遠又前面

by 圖文不符創辦人兼時事 YouTuber 張志祺
張志祺分享自身的跨域經驗

 

勇敢跨出舒適圈,朝創作夢想實行

另一個跨域案例,則是網路圖文創作者蓋彼 Gabi。大學曾是雕塑系的她,有感於該科系職涯方向的狹窄,因而自學繪圖軟體幾個月,就直搗職場,進入中小企業的美宣部門。除了練出一些繪圖技術外,上班對她沒有助益,反而消滅她創作的熱情。直到她開始建立粉絲專頁,開始想梗做圖文創作,才終於喚起她的創作熱忱。經歷了大約一年兩邊兼顧的過程,最後她辭掉工作,專心在創作上。自此跨向了插畫家、圖文創作者的身分。

只是若想成為插畫師,她認為需要一套周全的計畫。因為她在演講中提到一個全球設計師薪水調查,該調查顯示年收入在 64 萬以上就是設計師的高標,然而插畫師卻是有點堪憂的未來,畢竟公司不會專門請一個插畫師,大多是外包。若想要成為像她一樣的圖文創作者,也要思考自己是不是會觀察的人,會不會把價值觀轉成文字,會不會互動與表達。因為會吸引粉絲的是創作背後的價值觀探討,再來才是畫風與角色。過程中蓋彼 Gabi 也分享插畫的商業模式與品牌業配的創作流程。她指出:「在創作業配時,要記得這系列廣告是以自己的品牌為主,產品為副,否則很容易陷入傳統廣告的思維,造成掉粉、合作不順的惡性循環,記得自己的品牌理念,不要讓客戶影響你。」最後,她也分享正在執行的跨域計畫,像是參與導演與編劇,改編自己插畫的網路劇,甚至是與軟體公司合作,現場示範如何將虛擬角色變成虛擬網紅。這些跨界合作,都是為了持續發揮個人圖文品牌的影響力,帶給大眾更不一樣的體驗。 

蓋彼Gabi化身虛擬網紅與現場觀眾互動

TGIF 台北設計電波的三位國內講者,以自身經驗帶來不同跨域思考模式,也激發現場聽眾去反思自己的職涯該如何發展?另外,Adobe 原廠委任講師曹聖庚也帶來原廠的新功能簡介,藉由雲端協同整合與 AI 技術發展系統,能減省操作時間,讓設計師更專注在創作上。有了這些發展的計劃與技術變革後後,接著就是創作技巧的學習與實務經驗的累積。下一篇將帶你一窺國際講師 Andrew Kramer 以及 Oddfellows 的創意開發過程與祕訣。  


TGIF 台北設計電波活動全紀錄(下):揭露大神們的創意秘訣
整合熱潮席捲 CG 界!C4D 開發公司 Maxon 合併知名 AE 外掛團隊 Red Giant
本期雜誌以「IN BETWEEN NOW AND THE FUTURE」為主題,邀請了三組創作團隊,分享他們如何運用最新的數位內容製作技術,克服挑戰,實現願景的幕後故事。
還沒有帳號嗎? 點此立即註冊!

登入您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