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入圍安妮獎、薩格勒布動畫影展!《人造天空》雙導演首部動畫長片,運用真人轉描動畫展現人物精湛表演,探索人類末世預言
來自匈牙利動畫長片《人造天空》2023 年入選柏林影展邂逅單元、2023 薩格勒布動畫影展、2024 安妮獎獨立動畫長片。由長年合作的雙導演 Tibor Bánóczki 與 Sarolta Szabó 製作。《人造天空》運用實拍逐格轉描製作人物,讓人物的表情與動作更趨近真實,透過 3D 技術製作場景與光線布局,美術風格不僅真實也富有藝術性。本次映 CG 受台灣片商前景娛樂邀請,採訪了兩位導演暢聊他們獨特的動畫製作流程。
1977 年出生匈牙利。 2005 年在英國 National Film School 攻讀動畫導演。擔任過 《Milk Teeth》(2007)、《Les Conquérants》(2011)、《Leftover》(2015)等動畫短片導演。
1975 年出生匈牙利。2005 年在英國 Royal College of Art 念藝術攝影碩士。擔任過《Les Conquérants》(2011)、《Leftover》(2015)等動畫短片導演。
聊聊本片製作歷程?
Tibor Bánóczki 與 Sarolta Szabó:在歐洲要製作一部動畫長片是非常困難的。一般拍攝真人電影,導演在拍攝了幾部短片後,朝電影長片邁進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動畫領域,並不是如此,許多人專職在短片創作或系列作品製作。
2015 年匈牙利 National Film Institute Hungary (NFI) 推出了電影孵育計畫。我們在計畫中獲得少許的預算,同時也獲得斯洛伐克視聽基金會的補助,因此成了匈牙利與斯洛伐克的合拍片。最後,我們還受到 Eurimage 的支持,最後成功將預算增加到 200 萬歐元。製作過程中,我們常常不知道最終會耗費多少預算。沒有明確的預算評估,其實對於電影製作並不好,但我們一直獲得新的贊助支持,讓我們把電影製作的規模,提升到超乎預期的水準。
談談《人造天空》創作靈感來源?
Tibor Bánóczki 與 Sarolta Szabó:故事靈感起源自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第八卷,一對老夫婦 Baucis 和 Philemon,他們款待宙斯與荷米斯,獲得同年同月同日逝世的願望,死去後化身成一對相互交織的橡樹(Philemon)和椴樹(Baucis)。當然,我們受啟發的故事不僅如此,在開發過程中,許多故事、角色和視覺藝術品都影響了我們。許多科幻電影都是預示世界上的問題與危機,像《超世紀諜殺案》(Soylent Green,1973)或《攔截時空禁區》(Logan's Run,1976),也是人口過剩導致的資源枯竭的背景,但每部電影的核心概念還是不同的。
我深信植物與人類的結合的故事具有詩意且引人入勝。相較於動物生命,植物生命中隱藏著更多未知的因素。近年來,有關植物如何感受與交流的研究日益增加,至今仍是個謎。有些神木甚至活了 5000 多年,比人類文明的歷史還要悠久,這樣的歷史對人類來說很難以想像。因此,環境變遷成為我們電影中密不可分的必要元素之一。
我們從創作之初就打算給予觀眾一個不舒適的結局。我們希望讓角色在這個反烏托邦的世界中做出非常不同的抉擇,並且讓觀眾對於角色的選擇產生共鳴,抑或是不認同他們的決定。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希望激發觀眾進一步思考,而不是強加答案給任何人。
哪個製作階段花費最多時間?又是如何度過?
Tibor Bánóczki 與 Sarolta Szabó:《人造天空》相較其他歐洲出品動畫片預算極低,從發想到完成花了 7 年的時間。所以我們最初須透過小團隊合作,除了身任導演與編劇的工作,也要參與製作。頭三年主要是我們兩個人,偶爾有 1、2 個幕後工作者加入。其中我們負責概念設計與鏡頭設計,還有剪接師 Judit Czakó 、作曲家 Chris White 和音效設計師 Stefan Smith 加入,最後我們才有最原始的雛型,才得以繼續發展。第四年開始有 3D 建模師和動畫師加入,最後又加入了合成團隊,多虧有了更多人才的加入,才讓《人造天空》從動畫草圖變成了一部電影。
分享本片藝術風格?是否一開始就打算使用複合媒材?
Tibor Bánóczki 與 Sarolta Szabó:透過描繪夫妻生活中的脆弱,而非無所畏懼的超人形象,來建立與觀眾情感共鳴。主角是一對婚姻破裂的夫妻,他們在重建愛情的歷程中發現人造溫室之外的廣闊世界。故事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由一連串相遇組成包括:愛人、妻子和丈夫、母親和父親,以及他們的子女。透過主角們的抉擇,勾勒整個世界觀。
因此,我們最一開始就決定要與真人演員合作,並利用轉描動畫(Rotoscoping)的技巧,在攝影棚拍攝最終以 2D 動畫呈現。由於我們力求真實自然的表演,並不希望出現動畫類型的誇大表演。所以,最難的任務是在繪製轉描動畫,盡可能還原他們表演的微小細節。
《人造天空》中的反烏托邦場景是電影的重要元素。我們選擇使用 3D 建模來呈現場景,讓觀眾更貼近現實。通常,我們會優先拍攝演員的表演,這能夠帶來更大的自由度。在人物素材被繪製之前,我們可以調整不同的構圖,在後製階段將 2D 角色巧妙地融入 3D 環境之中。2D 動畫與 3D 動畫的結合,可以比擬劇中人物與樹木的結合,整部電影就是一個混合體。
聊聊《人造天空》使用的軟體?分別用在哪些部分?
Tibor Bánóczki 與 Sarolta Szabó:在發想階段我們使用了 Photoshop 和 Illustrator。進入 2D 動畫階段,使用 Firkafilm 完成角色動畫和上色。3D 部分則使用 Blender 和 3ds Max 製作建築物和車輛。另外,也使用了 Cinema 4D 用於物件上,像是貼圖、上色、添加特效等。電影剪輯和合成則是在 After Effects 中完成,這些軟體在匈牙利相關產業中被廣泛使用,這是我們選擇使用這些軟體的原因。
談談團隊未來創作計畫?
Tibor Bánóczki 與 Sarolta Szabó:以歐洲來說,兒童電影和家庭電影一直都是較為容易籌資的類型。由於我們專注成人導向的動畫創作,但一般觀眾並沒有觀看成人動畫的習慣,因此尋找資金上可以說是相當困難。在過去一年裡,我們不斷地開發新作品,尋找機會拍下一部長片。現在正在嘗試幾個不同故事類型和製作策略,如果資金到位,我們很快就能開始製作一部新的動畫長片。
文章授權聲明
-
專訪
-
文章為映CG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