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SIGGRAPH Asia 2024】一窺 ILM 如何以歐美視角重現日本經典 IP「奧特曼」,打造 Netflix 動畫電影《ULTRAMAN:崛起》
風格化的 3D 動畫發展日漸多元,動畫團隊對 3D 模擬 2D 漫畫感的詮釋各異。ILM 在製作《ULTRAMAN:崛起》中,視覺以 3D 動畫為主,2D 日式漫畫感則體現在角色陰影的網點與邊框線條,並參考《阿基拉》與《你的名字》的鏡頭與光暈效果,除了參考日式美學呈現,也考究日式場景與飲食習慣,展現歐美視角下的日本文化。
ILM(光影魔幻工業)視覺特效總監 Hayden Jones 於 2024 年 12 月 4 日在 SIGGRAPH Asia 分享 Netflix 動畫電影《ULTRAMAN:崛起》的製作經驗,詳細講解如何從歐美視角出發,透過動畫呈現日本文化的精髓,包括對場景的細緻考究、日式漫畫線條的精準模擬,以及呈現日本獨有的「Tohoscope」變焦鏡頭系統的拍攝美學,最終打造出東西合璧的動畫電影《ULTRAMAN:崛起》。
延伸閱讀:SIGGRAPH Asia 2024 圓滿落幕!全球電腦繪圖與互動科技領域領袖齊聚東京,共同探索未來 CG 技術新視野
《ULTRAMAN:崛起》製作緣起
本片為視覺特效總監 Hayden Jones 首度跨足動畫電影製作,契機源於一場意外邀約。導演 Shannon Tindle 邀請 Hayden Jones 來到加州柏本克工作室會面,Hayden Jones 原以為這次會面是討論 Netflix 動畫影集《奧利不見了》的製作內容。當他一踏入工作室,他便被牆上滿是漫畫作品與分鏡圖的布置深深吸引。就在那時,他收到了參與《超人力霸王系列》動畫長片製作的邀請。雖然 Hayden Jones 當時對《超人力霸王系列》系列較為陌生,但接下專案後經歷深入研究,他逐漸愛上這個經典作品。
在研究過程中,Hayden Jones 特別欣賞圓谷製作所打造的《超人力霸王系列》,其中他最喜歡《超人七號》,尤其是英雄與怪獸之間關係的細膩刻劃。他認為圓谷製作的作品是電影特效先驅,並影響了吉勒摩·戴托羅等無數創作者。
《ULTRAMAN:崛起》導演 Shannon Tindle 也是受圓谷製作啟發的創作者之一,他本身是一位出色的動畫師、分鏡藝術家,曾參與過 Netflix 影集《奧利不見了》、《酷寶:魔弦傳說》等知名作品。他在《ULTRAMAN:崛起》這個項目上投入了大約 20 年的心血,並構思了創新的主題:「如果一位英雄被推入為人父母的角色,他的生活將會如何改變?」
經典 IP 的當代演繹,ILM 駕馭多樣風格獲 Netflix 青睞
《超人力霸王系列》自 1966 年問世以來,橫跨 58 年成為日本經典 IP 的重要代表。Hayden Jones 表示,在製作過程中,除了還原經典元素,還必須注入當代精神。然而,開發《ULTRAMAN:崛起》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最初,該企劃由索尼影業主導,原計畫打造一部向《超人力霸王系列》致敬的作品,但因索尼影業檔期規劃問題,最終決定擱置專案。隨後,Netflix 接手並成功獲得圓谷製作的授權,讓《ULTRAMAN:崛起》正式成為《超人力霸王系列》的一員。
ILM(光影魔幻工業)在製作過程中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如何說服 Netflix 相信ILM 能勝任此項目。Hayden Jones 在演講現場分享 ILM 測試階段的視覺呈現,從測試影片中可以隱約窺見電影最終效果的雛形。藉由這些風格測試,ILM 展示了其駕馭多種動畫風格的能力,成功獲得 Netflix 的青睞。
日式風情的營造關鍵在美術設計
美術總監孫旼音(Sunmin Inn)與視覺藝術家 Marcos Mateu-Mestre 在電影美學的建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常,Marcos Mateu-Mestre 會先繪製初步草圖,他的線條設計、色調與陰影風格來奠定美術基調。接著,這些草圖會交由美術總監的團隊完成所有視覺細節。畫面不僅需講究顏色與構圖,更需要避免過於簡單的卡通風格,必須保留現實世界中的光影效果,展現出真實感與漫畫感的平衡。
除了風格上的考量,場景是否能反映日式風情同樣是關鍵。《ULTRAMAN:崛起》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東京,因此場景設計須能夠讓人聯想到這座城市。為此,團隊甚至設立了一個文化委員會,專門審核所有場景是否符合日本文化。Hayden Jones 分享了一間日式餐廳的設計案例,展示他們如何深入研究日本文化。Hayden Jones 提到,他們利用 Foundry 旗下的 Mari 軟體來疊加漫畫筆觸與線條效果,創造帶有日式漫畫感的風格
大型動畫製作中,如何實現漫畫風格的一致性
由於《ULTRAMAN:崛起》製作團隊遍及全球,分別由新加坡、倫敦和溫哥華的團隊協力完成。在同一時間內,有超過 500 人參與製作,因此在風格設計上必須有明確的指導方針,以確保各國團隊製作的一致性。
風格定義的內容包括:塗色、陰影筆觸與燈光設計。其中,塗色的效果模仿日本 COPIC 麥克筆的風格,強調不均勻的暈染感,增添手繪的質感。塗色與陰影網點的效果均通過 RenderMan 算圖完成,並使用 Nuke 添加額外效果。在燈光設計上,每個角色都設置了邊光效果,以勾勒角色輪廓,來凸顯角色。並套上「Kuwahara filter」效果進行平滑處理,並根據設定參數控制平滑範圍,達到適當的手繪效果。最後由 RenderMan 分層算圖後,最終導入 Nuke 進行合成。
致敬日本獨創「Tohoscope」變焦鏡頭系統,重溫日本經典電影的視覺魅力
在《ULTRAMAN:崛起》中,電影團隊運用了多種鏡頭焦段,包括 16 mm 到200 mm 的多種焦段鏡頭。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採用了日本獨創的「Tohoscope」變焦鏡頭系統。這項技術曾被黑澤明、小林正樹等日本電影大師採用,而《超人力霸王系列》的原創者圓谷英二也在經典怪獸電影《哥吉拉》中使用過。為了致敬這一傳統,《ULTRAMAN:崛起》中也特別模擬了這種鏡頭效果。Hayden Jones 提到,為了重現鏡頭光暈的質感,團隊參考了日本動畫電影中的經典案例,如《阿基拉》與《你的名字》,這些作品不僅保留了鏡頭的寫實感,還兼具風格化的表現。
此外,Hayden Jones 強調,鏡頭的設計與角色的情緒變化息息相關。例如,當主角建(Ken)處於緊張狀態時,鏡頭多採用手持拍攝,以營造不穩定感;而當他情緒平穩時,鏡頭運鏡則相對平穩。相反地,建的父親佐藤教授性格冷靜沉穩,因此在電影中幾乎不使用手持拍攝來表現他的場景,進一步突顯角色的性格特質。
水花、動態模糊營造具漫畫感的特效鏡頭
Hayden Jones 分享了電影中幾顆關鍵特效鏡頭,包括水花與動態模糊的處理。電影中的水花效果是使用 Houdini 製作,團隊在確保物理合理性的同時,也保留了漫畫風格的視覺表現。另一個重點是動態模糊的呈現,為了模擬 2D 漫畫中的黑色速度線的殘影效果,團隊並未仰賴軟體自動換算的動態模糊,而是額外建模速度線,並交由合成師進一步處理,並加入了光暈效果。
此外,《ULTRAMAN:崛起》中也運用了類似漫畫「破格」的技巧來增強衝擊力,但動畫呈現方式與漫畫不同,角色在動作表演中會放慢速度,並在三到四幀之間改變畫面風格,營造獨特視覺張力。
《ULTRAMAN:崛起》動畫的製作歷時三年,Hayden Jones 特別感謝製作公司Netflix 和 ILM,以及來自倫敦、新加坡和溫哥華等動畫團隊,他表示,能夠代表團隊在日本東京介紹這部充滿日本色彩的動畫電影,對他而言是一大榮幸。
文章授權聲明
-
映CG 編輯整理
-
文章為映CG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