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以黑白視覺重現好萊塢 30 年代豪華排場,Netflix 電影《曼克》特效製作大解密
由大衛芬奇 (子) 執導,傑克芬奇 (父) 編劇,改編美國最偉大電影《大國民》編劇赫爾曼克維奇的傳記電影《曼克》,日前已在 Netflix 公開上映。本片以黑白畫面展現好萊塢 30 年代拍片現場的壯闊以及名流政商聚會的浩大,讓影迷一窺《大國民》背後不可告人的幕後祕辛。而外媒也採訪了《曼克》特效製片 Peter Mavromates 和負責本片部分特效的 Territory Studio,來談談華麗畫面背後的創作歷程。
籌組 VFX 樂團,合力完成曠世鉅作
《曼克》的特效由四個工作室負責,分別是 Artemple Hollywood、Territory Studio、Savage VFX 和 ILM,由特效製片 Peter Mavromates 與導演大衛芬奇負責監督最後成品。提到自己的工作內容,Peter Mavromates 聲稱,自從《索命黃道帶》之後,大衛芬奇習慣與多個特效公司合作,而不是找單一特效公司統籌。「畢竟我們製作的電影,其實不需要大量的特效,大多是細節的修改,所以傾向找不同特效公司負責不同部分,再由我與大衛芬奇進行最後的管控。就像組一團 VFX 樂隊!」
掌控畫面的所有細節,「細節修繕」工作成關鍵
儘管《曼克》特效製作不算龐大,但大衛芬奇對畫面的要求,仍讓特效作業顯得繁多,最常見的狀況就是更改天空、路牌等。而 Peter Mavromates 表示,進入後製階段,大衛芬奇對畫面每個元素都很要求,因此會增加特效作業,大多時候都會用數位繪景或其他方式完成。然而也會出現更小的特效作業需求,這時我們稱其為「body-and-fender 細節修繕」工作。舉例來說,歐文托爾伯格的辦公室,現場擺設了一些相框作為美術陳設,然而它會反射出細微的干擾光,導演會希望用特效的方式解決該問題,讓觀眾不會被光線干擾。又或者,某些外景看得到城市天際線,但它不屬於 1930 年代,因此也必須去修飾它,讓每個畫面都毫無破綻。Peter Mavromates 解釋:「細節修繕工作是拍攝一部電影重要的特效製作環節,它改善現場拍攝的缺失,讓觀眾在觀賞時不會被這些 bug 干擾到。其實不只大衛芬奇的電影這樣做,所有電影都會這樣做。」因此《曼克》製片 Ceán Chaffin 與 Peter Mavromates 會在預算上列一個專門項目,叫做「細節修繕」。
大衛芬奇對於細節的嚴格控制,不僅讓亞曼達塞佛瑞重來好幾百次,甚至為了捕捉多雲的天氣,耗時好幾天等待。Peter Mavromates 提到:「為了掌控預算,只能以特效的方式打造出導演理想的畫面效果。我們與使用 Unreal 的 Savage VFX 工作室合作,打造多雲時晴的特效天空,效果比晴空萬里時來得精彩。」團隊試圖讓每場戲的畫面保持聯連戲的一致性,而對於細節的不馬虎,正是大衛芬奇電影的魅力所在。
特效就像魔術一般,觀眾無法察覺哪些畫面是真的,哪些畫面是特效製作的
By 特效製片 Peter Mavromates
以虛擬製作搭建 30 年代洛杉機城市風華
關於在洛杉機開車的畫面,團隊使用 LED 攝影棚加上後期特效合成的方式,重現 30 年代的城市街景。Peter Mavromates 認為,儘管 LED 棚是新科技,但它的概念很像 30 年代興起的背景工藝,只是美術團隊不再用手繪的方式打造背景,而是運用電腦運算搭配 LED 顯示,這使得修改場景細節變得更容易。然而在拍攝過程中還是遇到挑戰,投影在LED的畫面不夠高,無法完整覆蓋汽車,而造成某些反射光無法照在場景中。於是只好讓原始圖像變形,讓圖像能延伸到更高點,從幕後製作影片中,就可以發現上述這個狀況。Peter Mavromates 說道:「所幸觀眾只看得到城市畫面的反射光,其實不論新科技與否,重點是找到更適宜的特效解決方案,製作出導演理想的畫面,這是千古不變的電影製作法則!」
Territory Studio 的特效總監 Simon Carr 則進一步分享如何將 LED 攝影棚拍攝的畫面與 CG 特效融合在一起。Simon Carr 解釋:「所有前景建築物和車輛均在 Maya 中建模並製作動畫,再進到 Substance 中處理紋理,藉由 SpeedTree 進行數位植被種植,並放置一些簡單的 Houdini 人群。遠景則是用數位繪景而成,最後用 Nuke 合成。合成團隊還創建其他紋理、街景招牌與店面。」這些 CG 特效不僅應用在最終畫面上,也在拍攝時投影於 LED 顯示。Simon Carr 認為與綠幕相比,LED 棚的優點在於,導演、演員或現場工作人員可以直覺地看到場景物件在畫面中的顯示,再也不用憑空想像。還能現場增添反射光,讓所有效果都能在拍攝現場發生,而不是全都進到後製的電腦調整。
隱形的特效-CG 動物與 CG 燈光
《曼克》中有一場戲是主角赫爾曼克維奇與其愛慕對象瑪麗恩戴維斯(亞曼達塞佛瑞飾演),散步在動物公園中。當中出現猴子、長頸鹿、大象都是用 CG 製作而成。Peter Mavromates 解釋:「大衛芬奇不想為了拍攝什麼龐大的效果而妥協拍攝方式,於是我們拍攝兩位主角在柵欄前的演出,並邀請 ILM 替《曼克》製作動畫特效,像是增添維多利亞風格的猴子籠和猴子,還有大象等。甚至修改了場景的細節,例如柵欄。」除了動物特效,大衛芬奇還會增加額外的「細節修繕」工作「舉例來說:可以加灌木嗎?可以加框架來遮蓋此處嗎?基本上與他工作,總是會聽到這些話」Peter Mavromates 笑著說。
另外,《曼克》有兩個跟燈光有關的特效鏡頭。一個是在 Louis B. Mayer 生日派對上,天花板的水晶燈掉了下來,該場戲由 Artemple Hollywood 工作室打造特效。其中巨大的水晶吊燈是由 CG 打造,然而不只特寫鏡頭會看到它,幾乎所有遠景都需要拍到水晶燈,所以在製作上要注意水晶燈的位置,與攝影機拍攝的畫面範圍。然而 Peter Mavromates 也笑著說到,那顆掉下來的鏡頭非常複雜,所以無法建立一個實體美術道具拍攝,才決定打造 CG 水晶燈,這也讓大衛芬奇有點失落,因為他無法 100% 控制畫面的燈光。另一個則是 Trocadero 霓虹燈。原始拍攝素材只有後面空蕩蕩的街道,特效工作室 Artemple Hollywood 在前景打造了 CG 霓虹燈,讓它看起來非常真實。
最後 Peter Mavromates 提及,由於《曼克》是黑白電影,因此在拍攝時所有人都必須以灰階色相去看待眼前的拍攝場景,舉例而言,天空並不是藍色的,而是某某層級的灰。因此有時美術服裝道具,儘管顏色不同,但在畫面中呈現的灰色調太相似,必須在現場解決,或是進到調色階段去改變它。提到《大國民》,Peter Mavromates 也驚嘆:「很難想像它是 1940 年完成的作品,因拍攝《曼克》而大量研究與觀看《大國民》時,都會被它的鏡頭語言與視覺效果給驚艷,這也提醒我們,永遠有更多方法可以製作特效,重點是你怎麼讓畫面有說服力!」
本文經 befores and afters 授權發布,內容僅有做字詞修改,保留作者所述內容,但不代表映CG 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