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魏德聖新作《BIG》與日本、義大利藝術家跨國合作,專訪新海誠美術指導丹治匠,暢聊華麗 2D 打鬥動畫的幕後製作
魏德聖導演的新作《BIG》描述 6 位癌症病童,在 816 病房對抗病魔。影片透過丹治匠的巧手,將六位真人演員轉譯成動畫角色,以呈現孩子們對抗癌細胞的生命力。為面臨年輕生命的消逝,透過動畫添增希望的色彩。本次映 CG 特別邀請動畫導演丹治匠,一探他是如何運用 2D 逐格動畫詮釋孩子們與病魔抗戰。
招兵買馬組織《BIG》跨國動畫團隊
丹治匠首次與魏德聖導演合作是在《賽德克-巴萊》擔任概念藝術家,從那時候開始,他對於魏德聖導演的藝術家精神深感敬佩。就在去年秋天,《BIG》的動畫製片邀請丹治匠執行該片的動畫製作。當時,丹治匠正忙著魏德聖導演執導的其他作品,讀了《BIG》的劇本後被打動決心參與。後來,丹治匠按照魏德聖導演所撰寫的《BIG》劇本,設計了動畫橋段。由於,動畫與實拍的節奏在劇本階段已經安排非常清楚,這讓丹治匠可以專心投入在動畫製作中。
2D 逐格動畫是純手工的動畫,要在短時間內及有限的預算中,找到可以身任的優秀動畫師,是製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by 丹治匠
《BIG》的動畫片段主要是日本與義大利跨國合作完成的。丹治匠在思考《BIG》製作風格時表示:「歐式動畫畫風會比日式動畫風格,更適合《BIG》這部電影。」動畫製片井藤百得知這樣的想法,找到了最適合的人選名叫 Leonardo Ken Usami,他是一名日本義大利混血動畫師。他曾經參與新海誠的電影美術,義大利團隊是透過他組織起來的。
動畫作為抗癌世界的隱喻
魏德聖導演巧妙運用動畫世界,輕描淡寫的方式呈現孩童們面對抗癌的殘酷現實。動畫中,他以羅馬帝國擴張的時代為背景,將羅馬帝國和蠻族的對抗;比喻為病毒和孩子們的對抗。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怎麼讓觀眾明白動畫角色和真人角色之間是關聯的。首先,魏導會簡單繪製一些圖片供丹治匠參考,丹治匠則會到拍攝現場實際與孩子們互動,並將他們的外貌融入動畫的角色設計中。確定角色設計方向後,Valentina Brancati 負責最終的角色設計定稿。基本上,每個角色的設計,皆是與孩子們實際見面為基礎,將他們的形象融合在動畫角色中。
力求完美!精緻打造抗癌世界每位角色
《BIG》電影裡的 6 位抗癌兒童,在劇本中有詳盡的設計。道具方面,會將日常物品轉化為武器,以增加戰鬥場景的刺激感,讓觀眾感受到不同時空的碰撞。服裝方面,除了基於古羅馬帝國時代的元素,也加入了現代元素。舉個例子,珈農的服裝除了有中古世紀的上衣,還搭配著牛仔褲。這些細節,除了依照劇本設計角色之外,丹治匠還另外添加了一些細節,例如是延戴著動物頭帽。
孩子們所對抗的癌細胞大軍,初始劇本中有「羅馬帝國軍」的描述,因此服裝、武器等都按照當時羅馬帝國軍的風格設計。然而,丹治匠改變了皮膚顏色為藍色,並且讓眼睛沒有黑色瞳孔。這是因為我們想要表達這些角色不是在與現實的人物對抗,而是作為一種疾病的隱喻,因此在外觀設計做出改變。
自如的角色打鬥姿態製作方法
《BIG》動畫製作主要以每秒 8 幀或每秒 12 幀混合去搭配,最一開始動態分鏡使用 TOONBOOM STORYBORD PRO,到了上色的階段,主要是 TOONBOOM HARMONY、TV Paint 和 Clip Studio。 美術背景是以 Photoshop 繪製。 最後的合成是用 After Effects 完成。
除此之外,動畫最令人驚豔之處,就是角色之間的流暢打鬥。實際上,動畫團隊並沒有另請武術指導設計動作,而是透過動畫師們反覆嘗試。最主要是因為如果把孩子們的動作設計地太專業,會沖淡了他們正在努力對抗一場難以取勝的戰鬥。所以需要保留一些業餘感。雖然還是設計了如超人般的跳躍動作,但大部分維持在孩子們能做到的動作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