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一窺分鏡的奧妙!專訪馬來西亞新銳分鏡師,暢談工作流程與設計心法
StoryBoard,中文稱作故事版或分鏡,主要是為影片事先繪製好鏡頭的樣貌,讓導演及整個團隊大致了解故事會如何進行,而在動畫上,StoryBoard Artist 分鏡師 (也有人稱其故事版藝術家) 可說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但你知道不同領域的分鏡師,其實工作內容也會不太一樣,又該如何成為一位分鏡師呢?馬來西亞分鏡師智康,將以他個人作品分享分鏡師的工作流程,以及當中所需的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來自馬來西亞的分鏡師。從 2011 開始進入產業,擔任本地動畫公司概念藝術家(但其實主要是做分鏡),後來到新加坡的 REAL Sandbox 參與兩季的《Paddle Pop Adventures》動畫系列。2015 年,到了北京參與真人電影專案,也協助研發IP。2016 年,回到了馬來西亞的 Studio Climb,參與《精靈俠》動畫電影製作,也替愛奇藝和網易等公司繪製分鏡和概念設計。2020 年,辭了全職工作,開啟自由工作者生涯,目前正參與派拉蒙動畫公司的動畫電影《The Tiger Apprentice》
介紹一下分鏡師的主要工作內容?
智康:分鏡師的工作內容會不同產物而有所不同,光是動畫影集、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就非常不一樣。
先聊聊動畫影集的部分,通常劇本、角色和背景設計都完成地差不多。所以分鏡師接到劇本和資料後,會先和分鏡部門主管或是導演進行討論,然後就開始製作分鏡。依據不同的專案和不同分鏡師的創作習慣,通常第一版的分鏡會畫的比較草率,主要是呈現點子和確認故事方向的流程是否正確。在主管和導演給了反饋後,就會確定分鏡。有些專案會將分鏡交給「editor」製作成動態分鏡,不過有些時候是分鏡師本人以動態分鏡的方式來呈交作品。
動畫電影則會比較天馬行空。當然這也看分鏡師是在什麼時間點加入。有時可能只有故事大綱,劇本還未完成,分鏡師就會和導演,編劇一起畫 Beat Board 或是一同發想電影的故事。 Beat Board 主要的目的是把重要的故事情節畫出來,讓大家對動畫有初步的概念。所以往往分鏡師在動畫電影是有機會貢獻故事點子或對白內容等。而且多數動畫電影的分鏡是和前期的概念設計同步進行,所以分鏡師需在沒有被提供任何的角色/背景設計下,依靠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導演的解釋,自行決定角色的樣貌和背景來製作分鏡。製作分鏡後,分鏡師需要把分鏡 pitch 給分鏡部門主管和導演。通常這環節會有1-3次。然後editor就會接手,加入一些音效,音樂和配音,將分鏡製作成動態分鏡。當每一個章節都變成分鏡後,editor 會剪成一部 1 小時半的動態分鏡播放給各部門主管。上司觀看後產生的反饋,可能會完全更改整部電影的故事,所以分鏡又要重新製作。重複好幾次一直到大家對電影的故事滿意為止。一部動畫電影的製作週期可能是 3 - 8 年,很多時候都在花時間製作不同版本的分鏡。
真人電影的分鏡,很多時候只是畫 Story Beat。分鏡本身的連貫性不需要動畫那麼仔細,因為真人電影會有演員,往往演員在現場會有個人的表演,而且真實拍攝通常會有許多意料外的驚喜,所以分鏡只是作為一種參考,或是讓導演到現場拍攝前的探索。除非分鏡有要用來指導 CG 特效,那麼它的連貫性就會好比動畫電影的分鏡一樣。
身為分鏡師,會需要與團隊(客戶)進行怎樣的溝通?對方會給你什麼資訊?
智康:有的專案會提供詳細的劇本、角色/道具/背景設計,然後可能通過 Email 或是視訊來溝通。做好了第一版分鏡後,有時是直接製作成動態腳本,直接發給客戶,有時是用 screen sharing 的方式,把分鏡 pitch 給導演看。
以個人作品《Skateboard》為例,談談你如何從劇本轉換成分鏡?
智康:《Skateboard》其實是用來 pitching 的專案,所以沒有劇本。當時客戶只是提供兩個主角的設計,還有一些需要發生的故事情節,然後我就開始製作分鏡了。由於專案本身是以滑板為主題,而我本人卻從未玩過,所以我在 YouTube 研究了大量的滑板影片,也特地去觀看了一部關於滑板的電影《Lords of Dogtown》。這些研究在我製作分鏡時是非常有幫助的,他讓我了解滑板的各種耍酷動作,而那些影片和電影也提供了許多鏡頭的靈感。
做了研究後,就會先開始繪製草圖,通常會畫得比較草率。我會在紙上用最快的方式把我的第一印象畫出來。這也能讓我看到整體故事的流程和探索不同的方式。大致滿意後,我才會在電腦裡開始繪圖。把所有細節交代仔細,畢竟要呈現給客戶看。第一版呈交時,通常還是以分鏡的形式,也不會有太多的分解鏡頭。客戶滿意後,就會增加更多的分解鏡頭,讓故事流程和動作比較順暢,然後最後是以動態分鏡的方式呈交給客戶。
能不能用一個作品展示,你如何運用構圖三分法與黃金比例去繪製分鏡?
智康:製作分鏡時,可以把重要的訊息/故事情節/人物繪製在構圖三分法的那四個交叉點上,因為在理論上,觀眾的視點會先專注在那裡。在兩個角色對話或對峙時,也可以分成兩區塊,一方在左邊的那兩個交叉點上,另一方在右邊的交叉點,這個在影視上是稱做180度角原則。以下的例子就是把母女兩和持槍的老太太分成兩派,各別在鏡頭的左右交叉點上,這在鏡頭切換時不會混淆觀眾。
然而影視不是一個定格的畫面,鏡頭往往會移動,所以「構圖三分法」這理論無法概括所有的構圖方式。把人物擺放在鏡頭的正中央,而不是在任何的交叉點上是很常見的。在分鏡的構圖裡,最重要的是畫面所呈現給觀眾的情緒和所要傳達的訊息,所以千萬不要被「構圖三分法」和「黃金比例"」等理論所綁死。我個人覺得這些理論比較適合用於分析作品,在創作時,腦海裡其實是不會想起這些理論的。
聊聊個人作品《Heist》的製作過程?
智康:由於當時許多參與的專案都沒辦法公佈,所以決定製作一些個人作品來填補履歷上的空洞。也嘗試寫了一些對白,以幽默的虛飾方式呈現一個短篇故事。當時用 Photoshop 繪製分鏡,並在 Premiere Pro 製作動態分鏡。剛開始原本糾結到底要寫怎樣的一個故事,因為只想做非常短的分鏡。而腦海裡常常會有些點子,不過想到一半,不是過於復雜,就是不懂如何收尾,不然就是一堆耍酷鏡頭,根本不知道故事想要表達什麼。後來決定畫一個以「竊盜」為主題的故事,因為「竊盜」有非常明確的目的、阻礙和結果,在結構上比較容易敘述。另外,以一班老人做為竊匪的設定,比較與眾不同,而且也容易發生幽默的情節,不過後來發現到其實已有幾部電影有了類似的題材,不過當時也畫到一半,所以還是把它完成。
有一個困擾的地方在於個人作品沒有期限,常常會慢條斯理地創作。時間久了,就會開始懷疑作品,開始看到許多問題,心生厭惡。到頭來是在妻子的鼓勵下,硬著頭皮放上網,將其作為一個成品。其實作品的完美度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把它完成,有什麼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在下一個新的作品繼續改善。
有沒有遇過看到成品,結果與原先故事版有落差?該怎麼調適這樣的心情?
智康:分鏡的作用是讓導演可以用一個低成本的方式,來嘗試各種拍攝可能性,看看哪一個才是最有效的。所以在製作分鏡時,是要抱著一個「kill your darlings」 的思維,要全心全力的製作分鏡,可是一旦完成了,就不能抱有太多的情感。分鏡就是一個「work in progress」,它只是一個踏腳石,往往後期團隊會有更好的方案。成品與原先故事版有落差是非常正常的,已經習慣了。
給想成為分鏡師的新鮮人一些建議?
智康:多看電影!除了近年來的好萊塢大片外,也嘗試多觀看老片、外語片。我常常是抱著做功課的形態來觀賞電影。雖然不是每一部經典或是得獎作品我都非常喜歡,不過都能學習到電影的創作技巧,好比說故事結構、對白、構圖、節奏等等。我們在分鏡創作時所遇到的困難,往往都已經在某些電影裡呈現或解決了,所以電影看越多,就會有更多的知識和靈感來創作更好的分鏡。
多留意生活上所有的細節。比如說從小所經歷的任何事故,不管是好的、不好的回憶,這些經驗往往是獨一無二。如果你能在製作分鏡時,把這些體驗灌進去,觀眾是會產生共鳴而更加地投入故事。
by 分鏡師 智康
談談未來計畫?
智康:由於才剛開始轉為自由工作者,所以還是想嘗試參與更多的國際級專案。當然如果未來有機會,其實還是想回去動畫電影公司裡當全職。原因是分鏡師是需要在現場和導演及別的分鏡師一起討論故事和反饋,特別是動畫電影的專案。那種能量是無法由網絡上的會議所能取代了!當然也有想過用漫畫或短片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故事,因為其實東南亞的原創動畫故事還不多,相當有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