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台北電影節】耗時 13 年打造獨特視覺美學!一探電影《廢棄之城》動畫幕後製作
在【台北電影節】真人電影導演如何製作動畫長片?專訪《廢棄之城》導演易智言與核心團隊,暢談故事創意面 中,我們與導演暢談故事創作面的想法,以及實拍與動畫電影的不同,接著易智言導演 (以下簡稱易導) 、李烈監製 、美術指導郭景洲、製片楊紹昌,會與我們暢談動畫製作的細節與挑戰!
延伸閱讀:【金馬 57】耗時 13 年、花上億打造台灣動畫影史最精緻畫面!《廢棄之城》導演易智言的夢之旅
以奇幻的設計想像詮釋不起眼的垃圾
Enter your 《廢棄之城》最大的看點,就是原本毫不起眼的垃圾,居然轉身變成故事的重要角色,甚至還會自由的行動與說話。而在角色設計方面,易導腦海其實就有初步的角色造型概念,所以前期創作團隊的任務就是將其想法視覺化。於是角色都先經過 2D 概念設計,繪製 2D 的表演風格,再進到 3D 製程。
而這麼大的廢棄之城,一定會有掌管這個地方的角色,於是挑選了屬於台灣在地,又必須掌管各路人馬的神明-城隍爺。易導表示:「新聞常看到,漂流在河岸或是流落街頭的神像,因而確立這個角色的設定」美術指導郭景洲也分享,除了加強外表髒汙、壞掉的感覺,城隍爺在動畫表演上更是設計成像是壞掉的木頭人偶,嘴巴會稍微卡卡,眼睛會抖動,像是發生故障般的動態,都是為了強調壞掉的感覺。製片 Vance 則笑稱這是另類的 limited animation (有限動畫)來形容城隍爺的表演風格。
另外也提到本片的最大反派-鐵甲車。美術組為了強化其威脅性,讓人感到害怕。所以將鐵甲車的尺寸誇張化,將車頭設計成巨大的吸盤武器,並帶入 Cyberpunk 的風格,設計出如鋼鐵怪獸般兇猛的角色。至於噴漆罐角色-阿鐵,由於廢棄之城中有各式各樣的廢棄物,但噴漆罐體型非常小,卻又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配角,該如何讓阿鐵從這一片廢棄物中跳脫出來,因此美術組在顏色設計上選用最吸引視覺的黃色,讓阿鐵在廢棄城中更加顯眼。
打造專屬《廢棄之城》硬式動畫表演風格
角色動畫部分,所有廢棄物都必須遵循其組成型態與材質的基本規則,例如廢棄冰箱或是假人模特兒,它們是用材質堅硬不能變形的物質組成的角色,這類角色於動畫製作時則刻意不使用大多動畫中常運用「squash and stretch 壓縮和延展」的表現方式,我們自稱為硬式表演。於是團隊為廢棄之城的角色建立一套表演的概念,然後在針對個別角色的特性制定它們運動方式。
郭景洲也提到兩個在動畫製作上討論較久的角色,城隍爺左右護法、噴漆罐,它們都是材質較硬的角色。左右護法是由假人模特兒組成,設計它的表演時,主要是思考他們有的造型並沒有關節,不能像一般人的運動方式。所以不論是抬腿,還是找東西的動作表演,團隊都盡量設計地不流暢,才能創造動作的怪異感。而噴漆罐甚至沒有四肢,於是團隊為其設定的移動方式是跳躍,但噴漆罐在跳躍時,要不要產生壓縮和延展效果,怎麼樣才看起來不會像太軟的東西在跳躍,這些都是團隊思考的方向。就連噴漆罐中看不到的小鋼珠,也為它加上音效聲成為阿鐵表演的一部分。
易導提出蠻多想法,在經過測試後,也覺得非常獨特,於是成就了《廢棄之城》與眾不同的角色動畫風格!
by 製片 Vance
最難的角色設計-阿袋
在《廢棄之城》中,最讓導演、美術指導、製片頭痛的角色,絕對是主角之一塑膠袋-「阿袋」,前一篇文章也有提到,要將垃圾袋擬人化,需要經過很多設計,包括他是否有五官、怎麼移動,外觀質感呈現方式等,這些都來回許多遍。Vance 解釋:「由於易導與烈姐希望挑戰讓阿袋保持真實塑膠袋的樣貌,因此他沒有五官與四肢,所以前期團隊繪製了很多 2D 的 pencil test 草稿測試,模擬塑膠袋能表演的可能,之後進到 3D 製作流程,3D 模型綁上骨架後,動畫師又做了很多測試。最後塑膠袋的角色有時會類似人用兩隻腳走路,有時也能在空氣中飄浮移動,類似「漂浮在空氣中的水母」。也由於情節中塑膠袋的有許多複雜表演,所以西基動畫製作團隊採用兩種製作方式,為詮釋不同的演出,以故事當中一段塑膠袋被大風吹的橋段為例,動畫師一方面用 keyframe 方式,一格格打造塑膠袋主要的表演動作,另外特效師也會運用布料模擬的技術,為了呈現塑膠袋被風吹動的飄動感。
在造型的設計上,為了能區分阿袋的正面與背面,團隊還刻意設計屁股鼓起來的小細節,讓觀眾能感受到他是正面與小樹對話,或是背對小樹。至於材質,團隊希望打造出真實塑膠袋般的半透明效果,但拍攝時遇到透明的材質就比較麻煩,需要呈現透明感,卻又不能透過阿袋身體看到太清楚的背景,因此必須不斷嘗試彩度、透明度、高光等數值,才能打造出剛好的穿透感。Vanc e也提到:「阿袋是個被用過的塑膠袋,所以團隊為其增添適當汙漬,並運用 displacement 配合動態產生皺褶變化,藉由許多細節去強化角色外觀的說服力。」
故事當中有一段為數眾多的塑膠袋群體運動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呢?Vance 解釋:「動畫師先製作大量的塑膠袋各種表演動態,建立一個塑膠袋表演的資料庫,之後特效師使用群體運動的特效軟體,將表演資料亂數套入各式各樣的塑膠袋角色上,每個塑膠袋的動作都會有所不同。」除了表演外,如何為塑膠袋群配色也是一大重點,由美術組事先做好色彩規劃,動畫團隊再依其分別幫塑膠袋們套色,打造出繽紛瑰麗的塑膠袋群眾畫面。
以色彩呈現靈魂的孤寂,透過場景回望老西門町的樣貌
提及色彩規劃,為了符合電影的故事氣氛需求,在色彩規劃上雖是顏色鮮豔,但打光上卻是採用黑色電影的高反差,強烈明暗對比,且空氣有點灰濁,又沒有單純黑色電影高反差那麼透徹。郭景洲說明:「由於電影大多是夜戲,在跟易導討論時,他舉了很多藝術畫為例,例如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而團隊就必須轉化這些藝術畫,並思考如何透過顏色與物件配置,傳達每一場戲要表達的情緒,像是悲傷、孤獨。郭景洲認為,最挑戰的就是要表現出藝術畫中的孤獨,這必須不斷嘗試各種顏色搭配,才能呈現出故事中角色內心的寂寞。
廢棄之城的場景構想源自老西門町的樣貌,郭景洲認為過去的西門町的樣貌非常豐富,有紅樓、天橋、鐵軌等,與現在的西門町天差地別。而將過往繁華熱鬧的西門町作為廢棄之城的基底,帶來一種懷舊的氛圍。由於故事中主角小樹是由他生活的世界進到廢棄之城,再從廢棄城跑到最後一決生死、高潮戲的垃圾焚化廠,而為了要串連劇情發生的相關地理位置,團隊先繪製一張廢棄城的全景地圖,並規劃每場戲要在哪裡發生,才能設計出角色的移動路線,並依此路線繪製成腳本,規劃出一個小樹的冒險地圖。
以多元、自由的曲風,譜寫電影的精彩冒險
擅長真人實拍的創作者,跨界製作動畫長片,以造就《廢棄之城》不凡的創作過程, Vance 也稱:「十分佩服易導與烈姐過人的決心與毅力,首次製作動畫就挑戰高難度,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問題,但是大家都共同努力『讓各自不同的專業術語,變成彼此都能理解的文字或語言』,提升團隊間的溝通效率。易導與烈姐也會分享製作實拍電影的經驗,這是難得的機會,讓兩個不同圈子的人可以溝通交流,共同為完成好看的電影而一同努力。」
這部動畫電影的創作,是個充滿起伏卻也因而成長的旅程,與《廢棄之城》的小樹成長故事不謀而合。
by 製片 Vance
《廢棄之城》將在 10/29 正式上映,想了解故事創作心法,請點另一篇文章:【台北電影節】真人電影導演如何製作動畫長片?專訪《廢棄之城》導演易智言與製作團隊,暢談故事創意面
圖片由 影一製作所 提供,文章由映 CG 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