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incgmedia.com/
「剪輯師就像一個演員,也像電影裡的第二位導演!」專訪威尼斯影展最佳 VR 體驗獎《無法離開的人》剪輯師顏秉盈
榮獲 2022 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最大獎「最佳 VR 體驗獎」的《無法離開的人》,於 2022 高雄電影節進行亞洲首映,為陳芯宜導演第二部 VR 作品。本片以主角坤伯導覽綠島曾關押政治犯的蠟像展示場為開場,述說著牢房內每一位受白色恐怖政治而被囚禁的人們的經歷。忽然間,受難者的蠟像轉為真人,帶領觀眾一同經歷當時坤伯與好友阿青的故事,並以一封無法送達的家書,穿越不同年代,喚起不同世代對這段歷史的共感。《無法離開的人》具有完整且扎實的故事架構,巧妙結合不同形式與媒材,實屬今年必看佳作之一!本次 映CG 特別邀請 VR 剪輯師顏秉盈,分享本片精彩的剪輯幕後,以及 VR 剪輯與一般剪輯不同之處。
大學就讀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鑽研廣告行銷,畢業後進入國立政治大學就讀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鑽研 VR 與互動展演裝置。畢業後,穿梭於電影、廣告、戲劇、插畫、視覺設計、數位藝術等不同類型創作。曾於 Funique VR Studio 擔任剪輯師,負責 VR 電影剪輯、後期製作、腳本設計等。剪輯 VR 作品有陳芯宜導演《留給未來的殘影》、趙德胤導演《幕後》、許智彥導演《舊家》、郭文泰導演《遺留》與獲得 2022 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最大獎的《無法離開的人》。
從企業管理,輾轉到數位創作
從小熱愛創作的顏秉盈,原本大學想就讀設計或繪畫相關科系,可惜未取得家人支持,於是折衷就讀企業管理學系,想著未來進到設計公司後再轉職。喜愛繪畫的她,大概國小就開始自學繪圖軟體,大學時期甚至成立個人插畫品牌「小樹枝工作室」保持創作初衷。此外,大學期間也額外修了許多傳播相關課程,特別對行銷學、廣告企劃有興趣。大學畢業後,就到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就讀,持續鑽研 VR、互動展演裝置等。顏秉盈笑著表示:「會選擇這間系所就讀,主要是因為家人只准許我就讀所謂的台灣前五大學所開設的研究所,那時同時還有推上交大傳科與政大傳播,但身為不愛讀書的人,最後選了以實作為主的政大數內。」她進一步表示,大部分傳播相關研究所都是偏理論導向,但數位內容碩士學程則是偏實作導向,會需要做很多專案,包含設計網站、互動應用程式等。由於是跨領域課程,內容涵蓋很廣,只要與數位內容相關都在其範疇裡,因此也吸引像是音樂、資工、設計、影像等不同領域與專長的人就讀。顏秉盈分享,學程內的課程主要是擴增廣度,包含動畫設計、網頁與應用程式設計、互動裝置、數位藝術等等。 而深度大多是進到所選的研究室之後,或是靠自學。
成為 VR 剪輯師之路
回想第一次接觸剪輯,顏秉盈表示,當初為了產出 VR 工作坊作品,才頭一次打開 Premiere。工作坊結束後,她修了一堂 VR 實拍課程,由於要繳交一項大型拍攝作業,才開始頻繁使用剪輯軟體,最後她將 VR 作業與相關研究文章發布於研究室成立的部落格後,意外獲得 Funique VR Studio 的邀請,開啟了她的剪輯師生涯。顏秉盈表示,原本就是 VR 出身的她,在她離開 Funique VR Studio,進入廣告後期公司後,才開始遭遇到轉換的困難,由於過往經歷的創作邏輯都是以 VR 影像為主,所以轉回至一般影像後製時,得花時間來學習不同創作思維,像是如何使用特寫與遠景、掌握切換畫面的時間點以及快剪。她表示,VR 剪輯就像是特效片的製作思維,VR 剪輯師得清楚理解 VR 攝影機成像原理以及所有後製流程,才能挑選到對的素材。再來,VR 剪輯也不會有任何特寫、快速 Zoom in、Zoom out 等鏡頭運動,取而代之的是空間性、距離與方向性等,所以 VR 與一般平面影像剪輯是有些許差距的。因此除了多看 VR 作品外,其實也必須了解前置與後製的所有流程,才有辦法在導演與後期製作之間做最好的橋樑。
「剪輯師就像一個演員,也像電影裡的第二位導演。」
擁有豐富個人經歷的顏秉盈,除了剪輯外,也曾參與過編導、視覺設計、插畫設計、配音、演員等工作。懷有導演夢的她,不僅進修許多導演、編劇相關課程,還親自導了幾部短片。在拍片過程中,因為不熟悉演員理解劇本的方式,發覺她與演員之間有一段距離,於是開始去上表演課,正好課程裡有劇場相關內容,而 VR 創作思維又與劇場十分接近,通常得具備一定空間感,所以讓她更能建構 VR 影像的空間使用。而插畫設計能力能幫助構圖、後製、調光等影像美感的處理,讓導演在剪接階段就能感受到初步影像後製的畫面氛圍,使剪點更加精準。顏秉盈表示,雖然這些經歷看似與剪輯並非直接相關,但實質上卻給予她許多幫助。她分享,剪輯師必須選擇素材、對白,有時甚至需要掌控聲音、空間角度等元素,透過重新編排以控制表演。如果了解演員的表演方式,清楚知道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傳達給觀眾的感覺,不僅會影響到對白的剪輯,也會影響整個電影氛圍的營造。
訂定製作時程表,安排不同階段性目標進度
以剪輯師一般工作流程來說,一開始都會與導演、製片與後期團隊討論製作時程表,像是何時繳交第一版內容、何時開會修剪、何時定剪等。由於顏秉盈現為 freelancer,身上常有不同案子同時進行,所以她通常是根據時程來安排不同專案的製作進度,再根據案子複雜性來決定如何切割時程、設立不同階段性目標。確立好目標後,接著就是腳本分析與大量資料搜尋。等劇組拍攝完,收集各類影像與聲音素材後,接著就是進到影像與聲音同步的工作。由於拍攝完大多都是單顆分開鏡頭,所以通常會先用縫合軟體來做初步整合與校正,再進行轉檔與剪輯。而在進入到密集剪接期之前,顏秉盈都會有一段沉澱與思考的時間,將所有素材與聲音都先順過一次,並記錄哪些素材可保留。
開始剪之後,會先有第一版順剪畫面,再進到頭顯裡看實際 VR 畫面效果,把要修改的地方註記下來,最後再進行精修,並加入聲音、參考音樂、套色等,就會得到一個比較完整的第一版。有了初版內容後,接著就是與導演來回反覆討論與修正。由於現今 VR 軟體大多還是支援 Windows 系統居多,為了方便轉換,大多還是使用 Premiere 剪輯。顏秉盈表示:「芯宜導演十分擅長剪輯,通常會由我先剪完,導演與我直接當面討論與調整。由於她對於聲音與剪輯要求很高,所以通常她會把檔案帶回去思考一段時間,再把需要調整的地方整理給我,最後我會再根據導演的需求來調整。」
剪輯師會有點辛苦之處在於剪片時得一直重複聽一樣的音樂、音效與對白,有時甚至會開始對音樂感到疲乏,但以《無法離開的人》來說,卻不會讓我感到疲乏。尤其是片尾曲,即使當我在剪輯其他片段時,我仍會默默把整首歌聽完,很開心最後歌曲也被完整保留在正片中。
by 《無法離開的人》剪輯師顏秉盈
大量腳本分析與參考資料,以建立歷史背景,營造故事氛圍
一般來說,VR 腳本如果只有單純文字內容會十分抽象,因此顏秉盈都會與劇組討論是否能實際到拍攝現場,由於正式拍攝前都會有個測試拍攝,所以《無法離開的人》這部作品她大概在測試拍攝時就加入劇組了,並實際調整一些場景與腳本。以本片來說,劇組不僅有提供腳本大綱,也有提供腳本創作起源與一些參考歷史文件,像是片中遺書內容,就是參考當時政治犯的實際寫給家人的遺書等。顏秉盈也分享,通常在剪輯之前,她也會做大量資料搜尋,像是時空背景、各類訪談、照片記錄與音樂等。她補充:「之前看過某一個訪談,受訪者有特別指他在綠島監獄服刑時,時常會聽到海浪聲,所以當時我在做聲音時,就有刻意把海浪聲鋪在監獄下層。」
很多人都以為剪輯師一拿到素材就開始剪,其實不然。首先要做大量的劇本分析與角色分析,理解不同時間與情境下角色的狀態與心境,才挑選出適合的素材重新編排表演。
by 《無法離開的人》剪輯師顏秉盈
預測觀眾觀看模式與狀態,根據視線引導做剪輯
一般而言,導演都是從一般電影拍攝,轉來接觸 VR 媒材。顏秉盈表示,雖然陳芯宜導演也是如此,但她做了許多事前準備功課,像是 VR 特性、如何使用 VR、過往作品手法以及觀眾可有何種不同觀看方式等。以片頭那場戲為例,當坤伯聊著各個受難者的經歷,一瞬間蠟像直接變成真人演員那一幕,她表示,因為導演很了解 VR 相關應用知識,才設計這些橋段,但要實際做出這樣的效果,也需要仰賴各組努力,像是美術組把 1:1 模型完整複製到片場拍攝。另外,現場拍攝組也會做合成對位,直接在現場疊圖,將綠島拍攝場景與片場拍攝的部分精準地對在一起。剪輯時,也要特別注意畫面漸變的速度與剪接點,甚至得先預測觀眾當時目光是落在哪,最後團隊採取先讓蠟像那一塊先漸變,使觀眾不要這麼快察覺到變化,等到觀眾開始感到困惑時,不知不覺中畫面上的人也已經全轉為真人演員,營造出穿越時空般的感覺。
由於 VR 剪輯無法快剪,它不像單純看一個畫框中的畫面。而人類在進入不同空間時,其實不只眼睛,全身都得花時間去適應。所以如果在 VR 做快速切換,觀眾會比較容易頭暈。同時我們也會去預測觀眾觀看的模式跟狀態,引導他們的視線,再去做剪輯。
by 《無法離開的人》剪輯師顏秉盈
掌控各元素出現的時間點,運用配樂、對白與畫面堆疊情緒
觀看過程中,有一幕的情緒特別高漲,就是當囚犯被綁著掛在半空中那場戲。顏秉盈表示,這場戲不僅花了很長時間調整,她也試了很多不同剪輯方法。原先這部分是設計成警察講一些旁白,但經過討論後,最後改以較為緊張感的音樂做為基底,與畫面、對白做堆疊。比較有趣的是,這場戲兩位角色分別說的話並不算真的在對話,所以她透過調整對白重疊度,從較為鬆散到緊湊,讓情緒越來越高漲,接著也搭配音樂,並加入閃爍效果與囚犯人數的改變在畫面當中,最後就把情緒推到最高點。
此外,電影結尾遊行表演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戲,由一場表演展現控訴的力道,再帶出白色恐怖時期後的民主運動,例如:太陽花學運、香港雨傘運動、反送中運動等。顏秉盈表示,這場戲在剪輯上會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樂團停留到哪個時間點,以至於銜接動畫畫面時,能讓觀眾注意力集中在畫面上。剪輯上應該無太大困難,困難的可能在於動畫設計,像是當時在討論動畫畫面時,就得考慮到政治正確的問題,最後團隊是希望以中立的立場來呈現,讓觀眾宛如置身在各場不同的社會運動之中。
聊到最為驚悚的一幕,無非是當母親使用縫紉機,小孩在旁邊玩耍,牆上時不時出現大臉監視那一場戲。顏秉盈表示,那一段畫面看似一氣呵成,其中根據旁白的內容,安排了爸爸的視線、媽媽的表演、小孩的反應、大臉的時間點、家具的消失和相關音效的搭配。所以為了讓觀眾盡可能看到所有元素,剪輯時需要考慮各個元素停留的時間點,總不能都停留在某些特定事件身上,讓畫面比重失衡,所以花了許多時間在調整各個元素的停留時間與控制觀眾視線。
大量看 VR 作品,建立好基礎知識,並建構基本空間概念。再來,不要害怕技術問題,因為 VR 是受技術極大影響的媒材,所以一定會遇到,但這也是 VR 創作有趣之處。如果對 VR 剪輯領域很有興趣,建議可多加利用學校資源與相關課程,或是先用初階 VR 攝影機拍攝 Demo,試著自己剪輯看看,慢慢累積作品集與創作技巧。
by 《無法離開的人》剪輯師顏秉盈
圖片由 顏秉盈、行者影像文化 提供,文章由映 CG 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